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文化视角下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通用8篇)(第17页)

本文共计3456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兴趣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一门学科广受欢迎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往往较为枯燥,多以传统篇目的背诵和理解为主,鲜有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其他的形式。这种方式看似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古文基础,实则是将学生有限的精力浪费在了无用的重复上。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会对古代文学产生兴趣,还会对其产生厌恶、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兴趣,对培养学生在古代文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与现代文学不同,古代文学与当代生活距离较远,语言体系和行文习惯也与当代人日常所用的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在古代文学课程的设置中,不仅要有教会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和背诵的课程,还应该有相应的背景介绍课程、影片赏析课程等,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古代文学语境中,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语感和兴趣。不仅如此,对于不同专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的学生,古代文学的课程设置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古汉语专业、中文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功底,在他们的古代文学课程设置中,就应适当增加写作、对比等专业性更强的课程的比重。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应当侧重加深他们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课堂内容,推动学生思考

  除了优化课程设置,还有一种提高学生兴趣、推动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就是丰富课堂内容。如果说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那么课堂内容就决定了学生以何种方式来掌握这些内容。现今,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高校教育,互联网络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将互联网络应用到古代文学课程设置中,在讲述文本的同时为学生播放丰富的影像资料,或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都是能大大推动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良方。不仅如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也有许多优秀方法值得借鉴。比如,在学习古代人物传记时,鼓励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课堂上表演人物一生中的重要片段,或者鼓励学生创作与主人公相关的故事、歌曲等,这些都能够寓教于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这样的方式还能够推动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加深理解和思考,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相关知识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四)改革考核标准,鼓励学生创新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自开展以来,就一直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在这种考核标准下,即便课程内容与课堂活动再丰富,学生也很难抛开应试的压力,将精力投入其中。随着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络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成果的考核标准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只有重视学生的努力和创造,才能予以学生充分的肯定,推动学生积极创新。首先,应将平时成绩纳入古代文学课程的考核标准当中,形成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这里的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也可以包括学生向教师提交的与古文学相关的诗词、书法、文学作品水平等。其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应当相对灵活一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对古代文学学习的热情明显提高,而且有一定的进步,就可以给他们较好的成绩;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当鼓励他们创作更多的古文学相关作品、阅读更多的书籍,推动他们学以致用,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

  三、结语

  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课程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不仅是提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只有充分意识到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在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从教师队伍、课程设置与课堂内容、考核评价标准等多个角度着手改善,多管齐下、对症下药,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创造相结合、古代文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知识巩固与合理创新相结合,才能为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赋予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钟乃元,陈强.论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

  [2]龙灿宇.创新型教育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