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第3页)

64 次下载 5 页 759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拉特舍夫认为译者的惟一任务就是消除民族语言障碍。弄清翻译转换的纯语言特色不仅对翻译学,而且对更大的学科———语言中介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把翻译与各种改写区分开来,保留译文体裁的纯洁性,才能确定原文和译文交际功能等值的本质。

  译文与原文的交际功能等值表示它们潜在的交际效果对等。文本的交际效果不仅由文本的特征决定,还由交际环境特征决定。操两种语言的人有语言民族交际知识差异,为此,作者提出了语言民族交际知识差异的补偿原则:ЛККнос.ия:ЛККнос.пя≈ИТ:ПТ等式前两项分别指“操原语的人的语言民族交际知识”和“操译入语的人的语言民族交际知识”(ЛККносителяперевоногоязыка),后两项分别表示原文(исхоныйтекст)和译文(перевоныйтекст)。该原则的本质是,翻译活动之后ЛКК差异仍然存在,但得到了补偿。其结果是出现了两个等同的系统,它们的等值在于创造了等同的语言先决条件。语言民族差异补偿法是翻译过程中克服民族语言障碍而普遍采用的方法。为此,作者提出了译文与原文对等的三个条件:

  1.与原文在交际方面等值

  译文应对接受者具有潜在的影响,原文和译文的接受者应有相同的客观先决条件来理解信息并作出反应。受文化差异的制约,译者必须在意识形象、实物—逻辑意义和感情反应等方面的对等关系中作出选择。如乌兹别克古典作品中对情人的称呼是“我的鹦鹉”,可以译为符合欧洲文化的“我的玫瑰”,这是为感情反应等值而牺牲思维形象等值。

  2.尽量与原文在语义结构上相近

  译文尽量保留作者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扩大译文等值的范围,增加翻译过程和翻译方案的客观性。

  3.不得超出翻译允许范围进行脱离原文的补偿

  两种语言使用者语言民族交际知识上的差异决定了原文和译文的差异,但补偿差异的深度和广度并不是无限的。破坏了这个限度,翻译就变成了改写。比如,有的民族认为“出殡”不是悲伤的事,为让译入语的读者产生相同的反应,而把“出殡”改为“生日”或“结婚”,这是翻译不允许的。

  第一条要求与第二条要求会经常发生矛盾,因为功能对等是补偿获得的,已偏离字面对等,而第三条要求则限制了偏移量,补偿不能超出一定的界线。只有遵守上述三个要求,才会有高质量的译文,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偏离翻译的本质。

  三、翻译是一系列辩证矛盾的合理解决

  翻译本身处于矛盾之中:如果不追求单语交际的理想,翻译就会失去特色,而与其他语言中介混淆;而用翻译进行的双语交际又不可能完全达到单语交际的效果。为此,作者提出了“翻译转换理据原则”:进行翻译转换应有相应的理由,没理由或理由不充分的转换是随意转换。遵循该项原则,译者应寻找合理的译法,可以进行语义结构仿造,也可以侧重交际功能的对等性,但必须受第三项要求的制约。有些差异是难以消除的,比如,直接决定对文本的反应倾向的因素是接受者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造成的民族文化差异在翻译中是不能消除的(书面语中可用注释)。另外,民族的语言习惯对交际效果也起着重要作用,在翻译中同样难以将其统一起来。如,苏联报刊习惯用归纳法,而西方报纸习惯用演绎法。俄罗斯人爱用大额数字,英国人则不喜欢。译者应合理解决这个矛盾,否则就会使译文失去某些重要的东西。过度准确会使译文违反译入语的语言习惯,过度改写则会使译文失去原文本身带有的民族特色。等值翻译就是要合理解决上述矛盾,这里合理是等值的同义词,只有合理的翻译才是等值的,翻译可以看成是克服一系列翻译本身具有的辩证矛盾的过程。

  四、决定翻译行为的两个因素

  翻译活动有两个决定性的因素:原文和民族语言障碍。

  1.原文决定翻译行为

  翻译活动的起点是原文,译文应尽量与原文在交际功能上等值。文本的交际功能由其内容和形式承载。拉特舍夫借鉴了符号学理论,把文本的内容层分成5类:(1)所指意义;(2)能指意义;(3)解释者层意义;(4)语言内部意义;(5)结构意义。

  翻译的目的不是转达内容,而是借助内容去影响读者,文本内容在这层意义上的功能体现为:(1)智力信息功能;(2)情感功能;(3)美学功能;(4)祈使功能;(5)标示功能;(6)联系功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