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第2页)

64 次下载 5 页 759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

  五、认知法

  认知法是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首先提出的,是作为听说法对立面产生的。“认知”方式是心理中是一个术语,它用来描绘不同的人在观察、组织、分析以及回忆信息、经验等方面的不同的习惯性倾向。认知法企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代替听说法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在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认知法是以认识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认知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在提倡认知法时要切忌重犯语法翻译法的老毛玻六、功能法功能法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是英国,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功能法又以意念项目为主要线索组织教学,所以它又叫意念法。由于交际功能是语言社会中运用的最根本的功能,而交际能力又是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所以功能教学法又称为交际法,有些教学法家认为使用交际法的名称比使用功能法的名称更能体现掌握交际功能的精髓。功能法认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表达意念和情态,人们由于职业不同,对语言的要求和需要也不同,教学内容也可以不同,功能法主张外语教学不要象语法翻译那样,以语法为纲,也不要象视听法那样以结构为纲,而以语言的表意功能为纲,针对学生今后使用外语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接触、模仿范例练习和自由表达思想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功能法最大的优点是以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但也存在缺乏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教学顺序的科学依据,语言形态和结构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的缺点。

  评介2:

  一、何为翻译

  拉特舍夫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的活动,而任何活动都出自一定的需求,翻译活动满足的是社会需求。翻译的社会功能是尽可能形象地、像单语一样地保证双语交际。为界定翻译的概念,作者引用了“语言中介”这一概念。所谓语言中介,是指掌握两种语言的人为支持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的言语交际而从事的活动,它是双语交际的中心环节。语言中介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超额翻译”,另一种是“欠额翻译”。所谓超额翻译是指对所译材料进行补充加工,进行超出翻译范围的改造,典型例子是18世纪为迎合译入语风格的意译。而欠额翻译则是指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翻译规范的语言中介类型,是缩写或节译。有一些语言中介产物是超值翻译与欠额翻译的混合体,如外文摘要。这两种语言中介都不能保证双语交际最大限度地接近单语交际。翻译只是语言中介的一种,译者不对接受者的反应负责。作者列举了科斯托马罗夫(Костсмаров)、巴尔胡达罗夫、加克(Гак)、利温(Львин)、菲奥德罗夫(Феоров)、雷茨克尔(Рецкер)等人对翻译的定义,指出这些定义以经验为基础,只是对翻译特征的罗列。他认为,只有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概念,而是从更广泛的语言和言语科学的普遍观点出发,才能发现翻译的实质。他给翻译下的定义是:翻译是语言中介的一种形式,其社会功能是最大限度地使双语交际在交际的完整性、有效性和自然性上接近一般的单语交际。

  二、译文与原文对等的三个条件

  既然通过翻译进行的双语交际的主要特点是接近单语交际,那么译文就应完成原文在单语交际条件下的功能,与之达到等同的效果。译文与原文等同是指两个文本给接受者以同样的影响,这种对等关系叫交际功能等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