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通用18篇)(第24页)
139 次下载 27 页 47961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三)读:教育名著。
读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及语文教育名著。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学名著读的较多,语文教育名著阅读量较少,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也比较忽视,不明白语文教材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一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应细读,二是阅读中不仅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有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把语文教材阅读简单化。针对上述情况,可在课程开设之初,向学生开列语文教育名著书单,推荐语文教育名著,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导读的艺术》、《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中学语文卷》等,以及语文教育报刊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语文报》等,要求做好笔记,在合适的时机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交流。语文教材的阅读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如朗读、诵读、细读、读书报告会等。
(四)写:教学论文。
研究,也是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未来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如果认为其只是技能的叠加,则教学活动就会很快陷入满足,继而无趣,行而不远,体验不到职业的幸福感、愉悦感。目前,语文教育科研的训练欠缺,毕业后能够写出教研论文者寥寥。只有认真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好地运用技能传授知识。要学会在调查中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研讨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要结合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说课稿撰写、评课稿撰写、读书笔记、调查等常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把探讨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在写作中创新。写作是思维的利器,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写,才会写,如果能够把其中优秀的文章修改发表,对师范生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在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喜悦,增加了对原有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
三、结语
要说明的是,备说讲评的提升策略并非不可互用,以先写后练为例,讲课也需要先写教学设计,说课也需要先写说课稿,但教案和说课稿都是在讲课、说课之前就准备好的,讲课、说课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评课则不同,是根据讲课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现场不仅要想好,还要用语言表达出来,难度较大。因此有人以模拟教学针对性不强或师范生评课水平较差为由不训练师范生评课,使师范生欠缺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不利于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研究能力。为了突破难点,文中提出先写后练的策略。也就是说,本文提出的一般教学技能的提升策略是建立在本项技能的特点及师范生学情基础上的,针对性较强。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要说明的一点是,四项能力互相影响,尤以阅读语文教学名著为核心:一方面既可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能力;另一方面,阅读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在做读书笔记时又能训练写作能力,参加读书报告会时听说能力也得到训练,可谓一举多得。
汉语言文学论文 篇17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现代人的许多观念和习惯。网络时代的来临让人们的阅读更加方便,却无法保证阅读的质量。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和经典的阅读方式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各种快餐文化却在大行其道。其实,网络对于传统的经典阅读也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网络时代的阅读方式与经典的阅读内容的结合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
网络时代的来临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数不清的经典著作,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似乎因为获取信息的方便反而忽视了这些信息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快餐小说充斥着文化市场,而经典著作的阅读却越来越不受重视。如何能够让网络时代的信息便利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结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