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牧诗歌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第2页)
本文共计229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杜牧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广泛,然而睹物起兴、抒发离情别绪的咏物诗,却占了相当比重,这首七律就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品。柳是初春的使者,柳在文学形象上又多为春天的象征。首联写的是“落日”、“流水”、“春光”和无穷尽的“柳树”,看上去好像是随意之笔,漫不经心,读来却给人一种烦恼的感觉。诗人正是从西逝的落日和东流和江水,以及一年一度的春光起兴,从而引到眼前一望无穷的柳树,发出了无限的感慨。
这样的引兴托喻、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手法,在诗人的名篇《早雁》中亦有充分体现。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诗人以巧妙的艺术构思,描写大雁提早南飞,向人们提示了北方战乱给边境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苦于其“本求高绝”的艺术构思,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此诗可以说是别具一格,不同凡响。从诗歌的寄托表现手法来看,“仙掌月明”和“长门灯暗”这两句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诗中描绘孤雁飞越长安时的凄凉景象,固然刻画得非常真切,但其用意却并非仅仅在此五六两句,则反映了这诗的创作意图和诗人的殷切所寄七八两句,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飞到了祖国的南方,奉劝大雁权且在潇湘一带定居起来。杜牧诗末所表达的观点,实际是诗人的一种反跌构思手法,意在曲折地反映出他对朝廷的巧妙的讽刺,这也更充分说明诗人诗歌艺术构思手腕之高超。
参考文献:
[1]袁行霈编著.中国文学史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陶瑞芝.杜甫杜牧诗论丛[M].学林出版社,2005.
[3]吴在庆.杜牧诗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张金海编.杜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6.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