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论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1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那么,对《国际贸易》课程如何进行专题划分与讲授?《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丰富,章节较多,根据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相对独立性,我们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国际贸易发展史、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等7个专题,这些专题涵盖了该课程的所有主要内容。其中,国际贸易发展史、国际贸易理论这两个专题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相对较为枯燥,如果直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阅读一些文献、书籍,使他们通过阅读,了解某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并且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感受到大师的思想魅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阅读内容,并进行重点讲解。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这两个专题与实践结合较紧密,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新情况,并进行讨论。例如:结合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欧美是董事会,印度是办公室,中国是世界工厂”,让学生展开讨论。对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专题的学习,由于国际贸易发展迅速,新的政策不断出现,教材滞后现象突出。因此,教师应关注时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如国际商会中电子信用证的有关规定、WTO的最新进展、电子商务的最新运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新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国际贸易行为,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学会分析、判断和决策。经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能够学以致用。对于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这两个专题,可根据内容和课时,再细分为若干个子专题,如区域经济一体化、亚太经合组织等,采用“专题报告互动教学法”授课。

  《国际贸易》课程专题式教学法是在教学双方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下展开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国际贸易》课程更受学生普遍的欢迎和喜爱。

三、案例教学的优点与基本做法。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国际贸易学科的教学上,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引用形形色色的案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需要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并对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案例教学也能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过程中提高沟通、协调、合作和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不论何种模式,都离不开几个基本实施环节。只有有效实施这些环节,才能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通常而言,案例教学法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第一,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法围绕案例来开展,选取的案例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收集整理相关素材,准备好案例。

  第二,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呈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讲授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案例,让他们结合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二是在讲授知识之后,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不管是哪种方式,教师都可以根据教学条件选用多种形式展示案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案例。

  第三,案例的分析。学生对于案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分析讨论阶段,这是案例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一般可先由学生个人分析,再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也可由一名学生主讲,接受其他同学询问。分析讨论有时不要求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