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第2页)

本文共计60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投资方式以合资企业为主,跨国并购在逐渐增多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已从建点、开办“窗口”等简单方式,发展到投资办厂、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机构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多种投资方式。当前,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探索新的跨国经营模式。在境外收购和设立研发机构、境外设立营销网络和产品设计、境外投资建厂、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但是总体上而言中国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核心竞争力还比较弱,风险抵御能力较差,主要采取合资经营方式。可喜的是近几年民营企业开始采取跨国收购方式对外投资。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对2010年中国500强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选择“海外建厂”、“海外上市”、“独资”等进入方式的企业占其总数的比例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其总数的比例,而采取“跨国并购”方式的相对比例是13.85%,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9.05%.

二、目前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显现,这此问题阻碍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将为民营企业更好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民营企业跨国化进程,增强民营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初始积累少,起步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原始积累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全国私营企业平均每户雇工不超过十三、四人,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元,在整体上,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许多民营企业产品落后,难以适应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多,特别是拥有自主著名品牌的更是凤毛麟角,象海尔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极为鲜见。许多民营企业从事帖牌等低级生产加工,更有甚者,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等手段获取利益。有的民营企业从事模仿别人技术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

  这种状况造成的结果,首先是形不成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作为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包括了产权和(或)无形资产优势以及共同管理的优势。而其中应以前者更为基础。由于民营企业起步水平低,原始积累不足,创新能力差,无法形成产权和(或)无形资产优势,自然造成不具备或所有权优势不明显。

  (2)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科学

  科学管理和健全的组织体制是企业培育和增强优势的内部保障,能使企业的投资更加有效。当前,无论作为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民营企业自身还是其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均或多或少存有组织管理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开展及其效率。

  由于作为主体的民营企业自身组织管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体现在对外直接投资上,便是境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机制不健全。我国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与国际市场战略目标不相适应,除少数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建立了产品、职能、地区和综合组织机构外,大多数中小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机构尚处于类似部门等低级阶段。在组织机制上,公司制是国际跨国公司的主要组织管理制度,而民营企业投资的境外企业大多未真正实现这一制度,难以合理界定和保障责、权、利,难以建立起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这种情况,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并不可能己经真正形成自身优势。

  (3)境外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狭窄,生产经营能力薄弱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能形成规模,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失去了投资和竞争机会。

  制约民营境外企业投资发展的另一个因素之一是资金不足,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融资渠道狭窄,特别是境外融资能力差。这一问题,曾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许多民营企业具有的微弱优势大大减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