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教学分析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1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的发展方向

  4.1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时,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而这就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无论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来说,模块化都将给它们带来美好的前程。

  4.2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实现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利用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家庭网络就是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它使人们在家里就可以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要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5关于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未来发展的思考

  尽管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已建成为机电学院创新体系的重要实践基地,但在支持机电一体化产品创新设计的实验条件以及实验管理机制等方面仍需要加强和完善,从以提供验证性实验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提供探索性实验为主。如何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创新活动,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以及思考源泉和求知动力,作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面向“课程体系”的创新实验支撑条件及关联实验系列。首先应该打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科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包括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电传动、机电控制工程、机电一体化设计等,完善创新实验条件,以一类机电产品为例开设贯穿课程体系的关联实验系列,如机械本体装配、传动机构分析、驱动部件设计、传感器与测量技术、控制器与接口技术、机电产品总体结构设计、控制程序编制等实验系列,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更有效地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知识。

  第二,以“从做中学”为指导思想,围绕学生的创新设计项目来完成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和实验。从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伊始,建立学生创新设计项目小组,并通过创新实验室及其相关机制实现对创新设计项目整个研究过程的支持,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学习和实践,并从中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协作能力等,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第三,建立开放性实验机制,建立面向创新的交流协作平台。通过改善实验室条件,建立开放性实验管理机制,为自主创新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同时,以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为基础建立面向创新的交流协作平台,使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同项目组学生之间能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交流与协作。

参考文献:

  [1]金南顺.关于重新构建大连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0,(1):51-5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