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精选]企业管理论文(第19页)

本文共计389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通过对系统的分解,根据工作量、用户情况、在系统中的作用等因素排列出开发顺序,并根据子系统的开发情况随时调整和部署建设工作,使系统建设能有一个由小到大平稳发展的过程。

  2.整体控制

  MIS建设是一个形成系统的过程,但在建设过程中,许多出于局部利益的问题影响系统的形成。有的用户对计算机不了解,常常在完成了一个功能以后又提出新的要求,MIS建设组织者应该统一考虑;有的用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真正了解和接受系统观念的极少,他们会从孤立的角度提出和系统相悖的要求,甚至仅仅把系统建设人员当作程序员,自己直接安排开发工作,并认为实现他们提出的功能要求比较简单,建设人员应该马上完成。建设人员如果不够冷静,很容易陷入到具体问题中去,失去对建设过程的整体控制,在这种情况下,MIS建设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建设者应善于了解和把握系统性、本质性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系统概念,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在系统建设中处于主动地位。

  3.用户参与

  用户的参与对整个系统建设是至关重要的。MIS是一个系统工程,MIS的建设就是企业的整体行为,MIS的质量也反映了企业的整体水平,因而特别强调用户真正参与MIS建设。在总体设计阶段,企业的高层领导、资深的业务专家必须参与,只有在他们的参与下,才能清楚地展示企业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管理策略和市场策略,改进业务流程等全局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认识企业和改进管理,才能有正确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和数据基础,才可能有信息系统正确的设计蓝图。在系统实施阶段,在业务人员积极参与下,根据业务流程,快速、正确的设计程序流程,才有可能用计算机取代日常的业务。

  五、MIS建设的若干基础性工作

  MIS的成功应用能大大简化管理人员的工作,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更好地管理、监督和控制等。对于企业来说,在MIS建设中,业务量增大,大量的业务改进工作转向系统的改进,MIS建设的正常进行成为企业运转的生命线。为了能保证MIS建设的正常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基础性工作:

  1.MIS建设负责人的选用

  企业MIS建设负责人仅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于抓好MIS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分管MIS建设人员不仅要能够发现、解决计算机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向领导提出适度的系统开发应用规划,作为企业领导对有关MIS建设乃至企业改革的决策依据。国内外的经验证明,企业MIS建设关键是MIS管理人员的选用,企业既要注意从内部进行选拔和培养,也要留意从外部招贤纳智。

  2.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MIS的建设涉及到企业数据的共享、计算机软硬件、工作模式、企业文化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应该有统一的规则和约定,作为MIS建设时所要遵循的准则,使MIS建设能够稳步推进,保障MIS的开发、运行。

  3.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

  企业的MIS建设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很难想象,一个组织机构臃肿、管理混乱、信息流动不畅、相互扯皮、业务流程不顺的企业能够成功进行MIS建设。应该把MIS建设和业务流程重组实施密切配合起来,使MIS的先进性同业务流程重组的创新性融合,两者相互推动,实现系统建设目标。

  六、结束语

  处于信息经济时代的企业通过MIS建设来整合企业信息资源,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现代化、科学化。MIS建设面对的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结合的问题,它需要透彻理解MIS建设特征、科学选择MIS建设方法、扎实做好MIS建设基础性工作、合理进行MIS建设的组织与控制。本文围绕MIS建设的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企业引入MIS提升其竞争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张维明:信息系统原理与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3]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4]邱允生王宇华: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的思考[J].情报杂志.20xx, 19(1):25-27

  企业管理论文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水平的提高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已经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的工业体系。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化工产品的生产仍采用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等落后的原料技术路线,存在科研投入少、研发能力偏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偏低、品种和质量上不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等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化工市场逐渐走向全面开放,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外全方位的竞争,这对我国化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如何着手实施高效管理策略正成为我国化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课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