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谈汉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审美特征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8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 男性文人对女性之美的推崇

  李泽厚在其《美的历程》一书中指出: “汉代的文学其实就是楚文化,两者一脉相承。”我们对汉代的诗赋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作品中文人对女性之美的描述,确实深受先秦时期《楚辞》文学美学特征的深刻影响,不仅对女性之美的描写十分夸张,而且还穷形尽相、几近完美,这一特征从西汉张衡的《七辩》中可见一斑。

  汉代男性文人对女性之美特别推崇,达到了自先秦以来对女性之美的终极,同时也将女性之美的推崇在文学塑造方面达到了极至。他们关于女性的审美特征成为我国古代相当长时期内度量女性美的标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以及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3. 汉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节操之美

  如果说修饰之美是汉代女性形象的外在之美的话,那么节操之美则是女性形象的内在之美了。汉代文学作品中女性的节操之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妇女对丈夫的忠贞,二是妇女们对双亲乃至国家的忠孝。

  前文提到,自西汉以来儒学逐渐成为中心,因此男忠女贞成为社会思想以及文学作品的主流,汉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方面极尽其美,另一方面却极少二三其德。无论是《陌上桑》中的罗敷,还是《羽林郎》中的胡姬,虽然都是社会的下层妇女,但是都在操守上表现得极为坚贞。而《上邪》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更是流传千年的表达对爱情坚贞专一的名言佳句。正是这些诗歌对女子纯洁忠贞的反复咏叹,才使得汉代女性形象拥有强大的道德力量,从而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此外,汉代文学中还出现了王昭君和花木兰两个女性形象。王昭君为国出塞和亲,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都使她们成为形象高大的英雄,这些文学作品将女性形象上升到了忠君报国和孝敬父母的高度。由此可见,汉代对女性的审美还是以儒家正统价值观为核心,将德行之美置于外在之美之上,从而暗合了班昭《女诫》对女性美的要求。

四、结语

  整体而言,汉代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作品虽然并不多,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这些作品及其中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文学创作的作用以及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对汉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主体地位的消解与社会地位、艺术发展以及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启示我们: 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应该尊重历史、强调和谐,应该通过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爱情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弘扬,构建现代社会的男女双性中心关系,而不是对夫权社会的简单否定及重回母权崇拜的历史旧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