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游戏有效应用论文
本文共计249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幼儿教育游戏有效应用论文
【摘要】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和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也是最能让幼儿轻松、愉快成长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幼儿在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幼儿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转变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
幼儿教育;游戏;有效应用
幼儿教育针对的是3~6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想象力强、模仿能力强,好奇心也比较重,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事物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大不相同,因此幼儿教师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的内容。游戏教育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乐于投身其中,且游戏还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1.游戏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游戏,幼儿完全没有抵抗力。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幼儿会对教师产生更深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乐意将心中的想法与教师进行分享,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例如开展跳绳、接力跑、掷沙包、跳房子等游戏,幼儿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游戏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身体力量。跳绳和掷沙包可以增强幼儿肢体的闪躲能力、大脑的应变能力,接力跑和跳房子可让幼儿在奔跑、运动的过程中加强呼吸系统的活动。
(2)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和语言能力。幼儿时期是儿童智力和语言能力开发的关键期,游戏的过程更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和语言能力。在游戏中可以通过各种玩具和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辨认各种物体的特征和用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想象力、知觉、冒险心态等。教师可以设置学习汉字的游戏,或将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和童话作品打印出来,作为游戏的教材,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来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有利于幼儿形成完整全面的情感与人格。对幼儿的情感和人格培养无疑是幼儿教育中的重点,在游戏教学中,幼儿的情感会随着游戏进行的不同阶段、游戏类型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一般来说,变化较多的游戏能让幼儿尝试到更多不同的情绪体验。比如剪刀石头布、跳绳等游戏,幼儿要面对游戏的输赢,若取得胜利,他们会感到十分愉悦;若失败了,心理也会有挫败感。幼儿的好胜心较强,短暂的失败并不能阻止他们继续游戏的脚步,在输赢中体验不同的情感,有利于幼儿形成完整全面的情感与人格。
2.幼儿教育游戏应具备的特点
(1)趣味性。游戏最应具备的首要特点就是趣味性,只有有趣的游戏才能吸引到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幼儿对于自己不喜欢玩的玩具,玩一会儿就会扔在一边,对于自己觉得有趣的玩具则能忘我地玩上很长时间。幼儿对有趣味性的游戏感兴趣,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
(2)激发性。采用游戏进行幼儿教育,不仅是为了给幼儿带来快乐的童年时光,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幼儿比较喜爱和熟悉的卡通人物来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区分能力,海绵宝宝、黑猫警长、米奇、哆啦A梦、功夫熊猫等不同色彩的卡通人物都能用于幼儿学习区分色彩。还可以利用卡通人物的名字来激发幼儿的记忆力,通过播放卡通人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3)互动性。游戏因互动而有意义,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实质上是指可用于互动的游戏,而不是一方在玩,其他人在旁边观看的游戏类型。优秀的游戏教育应是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而不是通过教师命令式的语气,逼迫幼儿被动地参与到游戏中,而且游戏中的互动能帮助幼儿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3.游戏在幼儿教育的有效应用
(1)角色游戏增强幼儿生活常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因而无法体会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角色游戏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生活体验机会,比如幼儿在玩“健康诊所”游戏时,有的扮演医生,有的扮演病人。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在给“病人”量体温的时候,闹出了各种笑话,其中有个幼儿说“病人体温100度”,引得其他幼儿哈哈大笑。又如开展“菜市场”的角色游戏,有的扮演蔬菜摊主,有的扮演消费者,扮演蔬菜摊主的幼儿有模有样地大喊“卖菜卖菜,好新鲜的蔬菜”。其他的“蔬菜摊主”也不甘落后,大声吆喝起来,其中教师有幼儿喊出“一斤青菜卖20元”的“天价”。很明显,幼儿对于生活常识没有足够的积累。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周末时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了解蔬菜的正常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