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评价的整体性的构建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3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评价功能立体化
写作能力的评价在工具层面包括一些基本能力训练,比如词句是否通顺、错别字辨析、篇章结构是否合理、正确使用标点等等,从简单词句的运用开始,到最后文章的整体评价。但这种评价要贯穿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而且可以随时展开。
比如在上语言文字选修课《语言规范与创新》中“千锤百炼铸新词”一章时,课前预习我就布置学生在自己以前的习作中选择自己锤炼词句的例子,由学生归纳的句子就很能见出学生在写作中遣词造句的表现力:
我微微睁开蒙眬的双眼,周围喧嚣不已并夹杂着鸡鸣声,空气里飘浮着泥土的芳香,被窝的暖意像巨大的磁铁,将我牢牢地黏在了床上。
(曹旻灿《回家》,“黏”字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的懒惰)
终于看到5路车站了,我像一摊淤泥一般烂在车站设的座位上。
(黎书炜《简单的幸福》,“烂”字形象地写出了放学后疲倦的姿态)
而我们所谓的将心比心,不过是从自己的角度度量别人,抓住别人小小的缺失,攥在手心,再把它无限放大……
(陈睿《青春是只蜇人的蝎子》,“攥”字写出了我们总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那种屑小心态)
管市容的来了,小贩们提起菜篮,四下窜着,一溜烟不见了。
(陈睿《小贩》,“窜”字写出了城管的猖狂和小贩们的惶恐)
不论是因为徒有一股年少轻狂的闯劲,还是因为对外面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的好奇,抑或是为生计所迫,年轻的人儿终究背上了行囊,踏上了离家的路……
(杨莲《靠天?靠地?靠自己!》,一连串的连词写出了成长的无可阻挡和无奈)
那个曾富有活力的外婆已经被流逝的岁月残忍地从我的手中抢走了。
(徐悦《我的外婆》,“抢”字写出岁月的无情)
这种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语言表达的评价大大拓宽了写作教学评价的空间,能够围绕学生的写作文本提供更多评价的平台,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和热情。
在人文层面则要考虑对写作态度的考察与评价,即是否说真话,说自己的话,是否真实真诚地表达自己。即使在其他工具层面有某些不足或者缺陷,关键是要考虑是否能有力地表达自己,也就是语言表达力。这种评价的角度和准则是作文训练、检测的终端,也对写作的教学方向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最容易决定学生写作兴趣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