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学前教育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53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第二,初步建立政府主导、统一管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从《意见》颁行至今,兴建的幼儿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城市住宅小区的配套幼儿园建设,二是城市乡镇中心幼儿园以及分园建设,三是农村富余校舍改扩建为幼儿园。这三类幼儿园的共同特点是政府主导兴建,最终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投入和运营。这种状况极大改变了我国幼儿园的举办格局,增强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力和管理能力。随着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和管理的幼儿园的数量增多、占比增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举办、投入和管理开始深入和扩大,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统一管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__
第三,幼儿园建设能够和城市、农村建设规划相匹配。按照《意见》的'要求,城市住宅小区建设以及城市规划必须按照相应标准规划和建设幼儿园。新农村规划建设同样需要将幼儿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这一要求能够让今后城市和新农村规划与建设同幼儿园规划与建设相匹配,有效解决今后城市和农村发展增量中的“入园难”问题。同时,《意见》要求城市中没有建设幼儿园的小区通过各种方式建设幼儿园,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这一要求能够有效解决以前城市规划和建设未将幼儿园纳入规划和建设,以及农村幼儿园不足带来的相关问题。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能够实现城市、农村规划和发展与幼儿园发展相匹配。
(二)当前学前教育普及方式的局限
第一,经费和其他配套资源需求量巨大。大规模兴建幼儿园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和其他相应资源的供给。在经费投入方面,不仅包括兴建幼儿园所需的建设经费,而且包括教师工资、幼儿园日常运行、维修、玩教具购置等费用。在当前投入水平下,这种发展速度和水平难以持续。如果要将兴建的幼儿园从一种潜在资源转化为实际服务,除了经费,优秀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即使经费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优秀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培养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效。因此,在当前学前教育投入有限的条件下,较大的经费与配套资源需求是大规模兴建幼儿园这种普及方式的首要局限。
第二,部分地区兴建幼儿园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大规模兴建幼儿园作为一种学前教育普及的方式在当前条件下存在一些客观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城市主要是土地问题,在农村主要是服务半径问题。虽然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但是在没有规划和建设幼儿园的城市在老城区重新寻址建设幼儿园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很难找到适合修建幼儿园的场地。在农村,最大的限制来源于生源不足。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兴建幼儿园很难发挥其规模优势。因此,在城市老城区、偏远的农村等地区兴建幼儿园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三,单一方式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学前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逐渐提升,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虽然兴建幼儿园所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同样可以多样化,但是政府兴建的幼儿园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在当前学前教育资源仍不充足的条件下,政府主导的过分个性化、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供给可能会造成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因此,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兴建幼儿园这种普及方式受到一定的规制和限制,难以满足当前社会日益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
大规模兴建幼儿园作为普及学前教育的一种基本方式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模式,然而,其作为一种学前教育的普及方式,必须具有一定的存在条件和基础。在当前条件下,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已经开始逐渐显露。在当前学前教育资源仍不充足的条件下,大规模兴建幼儿园作为一种普及方式有其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仍需要坚持。同时,随着学前教育资源的丰富和社会公众学前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学前教育普及的方式同样需要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更加广泛和深入。
三、对今后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方式的构想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的最主要方式是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兴建幼儿园,同时存在数量较少的其他形式,如半日制幼儿园、少年宫等。由于当前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仍是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因此,继续推进各类幼儿园的大规模建设仍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随着学前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大规模兴建幼儿园的局限逐渐显现。根据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以及学前教育普及的国际经验和趋势,我国学前教育普及可以借鉴和参照以下几种方式。

![[经典]学前教育论文(第2页)](http://www.lw54.com/d/file/p/20240416/795610f50fc3d5810d5120bd596d0a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