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研究论文通用【15篇】(第22页)
本文共计480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实施新课程标准
以我院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高专护理平行班级中随机选取2个班级实施新的课程标准,选取另外2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实施旧的课程标准。两组班级的人数基本相同,学生各项指标比较类似,之间差异很小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4效果评估
教学活动结束后本课程授课教师对教改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情况综合考核。临床课知识半学期及临床实习3个月以后,校内临床任课教师评估及临床带教老师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学生公共卫生学知识掌握情况及基层医疗单位的满意度进行集中填答。通过比较发现教改班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团结协作、与人沟通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优于对照班级,能协助社区医护人员,完成社区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居民的营养状况调查、老年保健调查和康复、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等社区护理常见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公务卫生服务能力。通过本次课程标准的改革,深刻体会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对基础医学知识的需要,优化整合基础医学教学内容,加强基础医学和护理专业知识合理衔接[2]。使学生能较早的接触专业知识,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田华,蒋建平,李宜川,刘国玲.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13):3026-3027.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15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有效教学方式。文章通过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实施过程、收获及存在的问题的阐述,指出随着教学体制的完善,研究性教学将会贯穿于整个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生物化学实验;必要性
0 引言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功能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是大学本科阶段食品、园林、生物、医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生物化学实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因为通过实验一方面验证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0xx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1]。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是某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不只是针对大学教育而言,也不是只局限于科学研究大项目或综合设计实验[2]。作为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顺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从以前的专科教育转变为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更新是一个势在必行而又持久的问题,而研究性教学对一所大学而言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3]。
1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生存下去,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适合不同就业层次的人才,而人才是通过教育培养的,因此,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而改革的关键就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商洛学院生物学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还处于传统的传授知识、理论验证、实验技能培养阶段,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教师都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进行讲解,学生在规定学时内按要求操作,随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师处于传授知识主导地位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导致多数学生做实验的兴趣逐渐淡化,实验课的重要性在他们头脑中也随之消失,虽然选取的实验项目紧密联系理论实际,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而研究性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浙江万里学院研究性教学在全国高校走在前列,20xx年商洛学院曾邀请万里学院钱国英教授作了题为“研究性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实践”和“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的报告,该报告以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为例,剖析了如何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科学设计,推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的探索性改革及其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学生在实践课中的主动性、创新性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4-5]。通过该报告会,使我们认识到开展研究性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20xx年学校派生物院部分教师到万里学院 “研究性教学研讨班”进行学习,通过听讲座、深入课堂听课、和学生进行交流、座谈会以及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我们对研究性教学的构建、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及社会反应等的认识更为深刻,为我们开展研究性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