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生物化学论文(第8页)

本文共计412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1.1基础性课堂教学时间不足

  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基础性课程与试验教学之间课时时间的平衡把握最为讲究。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普遍存在基础性课堂教学时间缩短的现象,因为这些院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医院实习,而极度缺乏对学生关于生物化学理论方面的教学,其教学质量更难以得到保证。所以,许多需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主体性教学内容无法顺利展开,而这也激发了师生之间的主体性矛盾,让生物化学教学在教学方面失衡,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客观地运用到真正的生物化学实验中,从而导致实验课程质量的下降。

  1.1.2课堂时间分配不均

  如上文所说,目前教育领域一些学者在对传统教学与新兴PBL教学两种模式进行研究对比后发现,如今在高职院校内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他们利用这些时间讲解理论,但在教学思维与教学内容方面却非常局限,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反馈。所以整体来看在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课堂上缺乏生气,而且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学体系也出现了断层现象,它间接影响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1.2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虽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生物化学教学的实践课程方面十分重视,但实际的实验教学内容却依然是千篇一律的,也就是说,课堂理论教学的那一套传统模式沿袭到了实验教学课堂上。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缺乏设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而实验结果也在学生的预料之中。这是因为教师对实验教学课疏于安排,没有精心设计所造成的结果,所以我们看到的实验原理、实验器具、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结果都是早就被安排好的,而且实验方法也很单一,学生只要照本宣科就能完成操作。以上对学生主动思考、锻炼他们临时应变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是不利的,因此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使是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实验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个性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3教师缺乏经验

  高职院校中生物化学授课教师在教学水平方面普遍不如一些师资力量强大的普通高校,这也是一种社会上教育资源分配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等方面,高职院校教师的把握能力尚且不足,对学科的科学认识方面也不够。所以他们的教学方法可能较为生涩,而在技巧方面也不够灵活,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升。正是基于这些原因,高职院校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才会显得乏味单一,缺乏互动性,这就是教师对课堂的组织把握、设计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如果能让这些高职教师多多进行专业领域方面的学习,甚至走出校门,在专业方面得以深造,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是很有帮助的,但这对于办学经费本就紧张的高职院校来说是不太可能实现的[1]。

2基于新课改的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实践对策分析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要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及质量改善,打破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诸如PBL这样的新教学理念融入到现今的新时代教育中,所以本文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实践对策。

  2.1改革教学大纲,重新定义教学内容

  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传统大纲在教学特色上严重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有些内容过于理论化,留给学生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其有限。这与素质教育培养当代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格格不入。所以未来的教学体系要打破这一旧观念,重新审视和编写教学大纲,本文认为对于护理专业来说,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应该兼顾四个方面内容:第一,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以及操作方法的教学。这一板块是护理专业学生提升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像上文所述,如果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基础课教学方面所分配的时间过少,不能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那实验教学操作就无从谈起,学生不能脱离理论知识而直接参与实验学习,这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成也没有好处;第二,与临床课程相结合的实验板块。这一板块是护理专业学生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提前积累实践经验的关键环节,这同时也是目前许多医护专业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这一板块需要与理论基础课程板块平衡课时时间分配,做到合理。一般来说,正常的课时分配应该是40%理论基础课程+60%实验操作课程的常规模式;第三板块为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实验板块,这一板块考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能力,有些学校会与社会中的企业合作,输送学生去企业里进行学徒制学习,提升他们快速融入岗位的能力,缩短从学到工的过渡时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