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运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93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后,干预组的救治成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78%、2.22%、6.67%、95.5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44%、13.33%、22.22%、82.22%,P<0.05。
3讨论
院前急救范围较广,急救场所随意性较大,现场急救环境是院前急救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若急救环境过于狭小、光线较暗,护理人员在急救时极易因为视线不清晰而造成护理操作错误,而若急救场所在马路等人流量较大、声音较嘈杂的地方,则容易对护理人员的心理造成刺激,影响其正常思考与判断能力,对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极为不利,此外,出车速度不够快,急救仪器及物品准备不齐全,急救制度不完善,急诊科护士风险防范意识较差,护理操作不熟练,护患沟通不良等均会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影响病人的急救成功率[3-4]。以往传统的护理通常只重视对院前急救病人生命的挽救,而忽略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且急救流程不规范,交接班制度不严格等,导致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并不高,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提前预知病人存在的护理风险,再针对性给予风险管理,使得护理措施更有预见性与针对性[5-7]。本次研究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干预组病人后,干预组的救治成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中我们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交接班制度、院前急救流程、人员排班制度等,有效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质量,加强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其急救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护士院前急救操作技能,保证病人急救成功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而提高急诊科护士沟通技巧,有效保证护患沟通和谐性,满足病人及家属的疾病知情权与选择权,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急救满意率。总的来说,院前急救护理时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救治成功率与满意率,值得推荐。
[1]刘劲松,张勇燕,何迪辉,等.院前急救中的隐患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2):163-165.
[2]高永霞.院前急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254-255.
[3]商霞芳,朱妮琴.院前急救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2):21-22.
[4]晁丽杰.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2):113-114.
[5]刘海燕.护理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251-252.
[6]杨庆玉.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8,6(17):1576-1577.
[7]陈晓琴.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2,10(3):251-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