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钳助产术在护理管理的效果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85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表格记录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6年会阴损伤、产妇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2015年,2016年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低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016年胎头娩出时间(8.1±3.0)min,长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相较于剖宫产,低位助产术可缩短产妇分娩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妇与胎儿并发症发生率[3]。但实际情况是,产钳助产术执行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可能为:
(1)产钳助产术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有报道显示其对盆底肌影响较大,可能增加尿失禁等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还影响性功能;
(2)尽管相较于剖宫产术,其具有一定优势,但就社会认知情况来看,社会大众对剖宫产更为信赖,认为其更安全,而产钳助产仍有中转剖宫产风险,同时还可能导致新生儿脑损伤;
(3)徒手转胎等技术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产钳助产术的作用[3]。
医院针对性的强化护理措施包括:
(1)做好准备,特别重视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配合能力;
(2)重视会阴的自然平稳扩张,胎头自然平稳娩出,除产钳外,减少旋转等其他干预措施[4]。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倡减少产科的干预,使分娩更贴近自然状态。
结果显示,产妇及新生儿均从中获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有助于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产前助产术的信心,从而降低剖宫产术执行率。综上所述,强化管理后,新生儿、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同时避免胎头过速娩出。
[参考文献]
[1]王新兰.2009~2011年初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549-551.
[2]张婧祎,章云霞,张亮.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及助产士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9):127-129.
[3]陆勤,奚杰,王霞红,等.低位产钳术和剖宫产对产妇和婴儿预后结局的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6,22(11):2277-2280.
[4]毕嫣,宋雁,康立.徒手旋转胎头法在头位难产产程处理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244-1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