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英语毕业论文 > 正文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师语言分析论文

本文共计336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师语言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五位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语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试图解释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的特征,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策略。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师语言分析论文

  【关键词】教师语言;言语行为;特征;策略

一、英语教师语言的研究现状

  教师语言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论文" target="_blank">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并长期以来收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国外学者对教学话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侧重于描述语言课堂中教师语言并对其进行分类以及教师交际行为中话语的理解模式等。国内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教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何自然1984年在《现代外语》发表的《语用学的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上的意义》是国内较早的从语用学视角分析英语学习的论文。而1997年何自然编著的《语用学与英语学习》阐述了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的关系;2002年国防科技大学出版了戈玲玲编写的《教学语用学》一书,在介绍语用学的同时涉及了语用失误以及相关的教学策略。总的来看,以上两本著作都偏重于语用学理论的介绍及其对教学方法的启示,缺乏对英语教学中语用学运用的深入探讨。而教师语言则主要着力于两方面:1.语言课堂上教学语言的字、词、句的特征、性质、方法等;2.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提高。此外,对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定性分析,少有定量分析。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将立足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通过收集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语料,对英语教师语言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二维研究,意图进而揭示英语教师语言的本质特征以及目前英语教师语言有待改进的地方及相关策略。

二、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由约翰·奥斯丁(JohnAustin)于1962年提出。根据该理论,说话者的话语可能包含三种行为:1.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s);2.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s);3.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s)。并把言后行为分为五类:裁决型(verdictives),行使型(exercitives),承诺型(commissives),行为型(behavitives),阐释型(expositives)。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行为本身所包含的语音、单词、短语、句子等。具体言之,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发声行为(phonetic act),即发出某种声音的行为;二是发音行为(phatic act),即发出某些音节的行为,而这些音节又与某些特定语言的词汇、语法相符合。三是表意行为(rhetic act),即运用那些具有相当明确的意义(sense)和所指(reference)的可发音的词来完成的一种行为。言外行为指的是通过“说话”这一行为来做事的行为。通俗来说,即是人们说话不仅仅是纯粹的“发音”、“发声”、“表意”,还可以通过“说话”来做事,以达到自己“说话”的目的,如抒发情感、询问信息、征求意见、宣布仪式开始、命名、警告威胁等。

  而且,人们的“说话”这一行为还会带有某种“语力(force)”。言后行为则指“说话”这一行为给听话者或者客观世界带来的改变及后果。对听话人而言,“说话”行为可以对其在行动、情感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令听话人做出了某种行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言语行为理论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言外行为”。

  1975年美国语言学家舍尔(Searle)对其进行改进与发展。舍尔把言语行为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五类:宣言行为(declara-tives)、表述行为(representatives)、表情行为(expressives)、指令行为(directives)以及承诺行为(commissives)。宣言行为主要是指那些通过话语改变世界的言语行为。在使用宣言性的语言的时候,说话人通过词语改变了世界。表述行为指的是,表述的内容对于说话人而言就是如此的事实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为陈述、断言、结论等。表情行为则是指在言语之外话语者对所指的心理状态或感受;指令行为的言外之意在于说话者试图让听话人做事而所作出的努力,包含命令、请求、建议等。承诺行为则是说话者用于保证其未来动作的言语行为。鉴于舍尔的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分类,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舍尔的理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