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模板(第2页)

本文共计39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教师在确立实验探究的方向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从而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三、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的目标更多元,让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

  初级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实现对于知识的获取.

  中级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这个时期通常会以问题或者学习任务为依托让学生进行对于具体内容的实验分析探究.

  如果想让探究实验教学更加深入,教师可以设计难度更大的探究实验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程度更强、综合程度更高的实验类型.

  学生做这类实验,既需要用到自身的知识储备,又需要活跃自身思维,在清晰的逻辑思维的辅助下顺利完成实验.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后采取新型探究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一定程度的理论探究更适合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

  不是所有的探究实验学生都可以驾驭,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就是一个应用理想假设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出结论的一个典范.

  因此,高中阶段的探究教学不一定都需要实验,有些内容的教学中采用理论探究效果更好.

第2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引言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点体会.

  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抽象知识直观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常见的问题就是知识点过于抽象,教师无法有效形容,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更无法合理利用所学知识点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的制约,利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参加实验活动,并在实验过程中领会教师无法确切传达的物理知识点.

  例如,在讲动、静滑轮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滑轮模拟实验.

  通过软件,学生进行滑轮模拟操作,进而理解“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改变力的大小”这一知识点.

  在学生掌握动、静滑轮基本知识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工具进行滑轮组实验演示,进而指导学生在滑轮组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

  模拟实验真实化.

  有些物理实验,由于众多条件的制约,导致无法进行现实操作,或现实操作效果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那么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真实实验模拟.

  例如,托里拆利实验中的实验用品中包含水银,水银是一种有毒的液体,学生在实验中容易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中毒,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该实验仿真演示给学生.

  又如,均速直线运动相关实验.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物体能够达到这一效果,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这一运动现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接观看到现实条件下无法达成的物理实验现.

  学生学习自主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注意力更加集中.

  信息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空间束缚,将学生引入到宽广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现以初中物理实验“牛顿第一定律”为例,简要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为“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明确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惯性的含义,了解如何有效避免惯性的危害.

  (1)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演示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相关现象:“汽车行驶”“足球滚出后逐渐停下”“滑雪”等,并提问: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例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在演示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物体运动需要力”的概念,随后安排学生利用课本、文具进行小实验,感受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