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管理 > 正文

(经典)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5篇(第3页)

本文共计4842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5.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客观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改革,冲击与挑战传统教学内容与形式。传统教学以课程为中心,培养人才多高分低能而受批判;现代社会要求培养高分高能者。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目标导向,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路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就课程改革而言,要求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学生将要从事的行业与岗位为依据,提倡一体化教学,将所学知识融入能力锻炼中去,打破课程体系。但因学校教学改革,涉及多门课程、多个部门,如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等而难以落到实处。项目打破了传统的以课程体系为核心,转到以项目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当主持人,涉及口才、沟通、礼仪、文化、新闻传播、策划等知识,关联应变、反应、表达、沟通等能力,这不是通过一门课程教学所能达到,但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能达到。教育管理,以生为本。现代社会信息获取途径多,知识、能力可以不在课堂传授,但必须在活动中检阅。实施项目,就是锻炼、检阅学生能力、素质的过程,其实质是对老师、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在项目基础上,笔者做了一些课题,取得一些成效,被立为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2015年项目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而获评顺职特色专业,2017年获评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尽管课题实践多年验证了效能,但项目融入旅游类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他人课程教学、推广到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既合专业又合职业迁移需要的实践活动体系等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周书云.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项目体系建构探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6

  [2]周书云.八项目驱动,培育高职旅游管理类学生关键能力[J].铜仁学院学报,2012

  [3]徐冬.谈高职教育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06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2

  旅游业做为新兴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了一些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然后,这种新兴的“绿色产业”正在是益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由于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过度,盲目开发旅游资源,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得一些地方的旅游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危机。因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一个旅游界面临的极其迫切的课题了。

  而充分发掘“文化旅游资源”可是说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1文化旅游实现旅游资源多元化

  文化旅游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游客可以对自然物的观赏,从中探寻人类的发展历程。比如,游客在登上泰山之巅时,回首望望那苍茫的齐鲁大地,想想当年,多少帝王泰山封禅,召告天下,那种君临天下的威武,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气势与威严。也会感到,这样一个大国所受的专制的桎梏。从中,加深了对中国历史的体味与感悟。再比如游客去西安秦始皇陵兵马甬,在观看那气势宏伟的石人石马时,那种沙场点兵的古战场仿佛就在眼前。我们在感受气势宏大之时,怎能不慷慨大秦帝国经济的发达与国力的强盛,还有工匠数量之多,技艺之精湛?文化旅游是对旧时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的人文观照。比如,在民族众多的云南省,你会处处感受到不同民族,民俗的风情,不论是婚俗,还是节俗,都会让各地的游客感到新鲜,现在,这种民俗游已经日益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而中国又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回家,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风格的民族特色文化,从而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些,已经是中国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现代都市人感到好奇和新鲜的旅游点,如果加以合理开发,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旅游效益。

2文化资源具有传承性和可持续性旅游资源

  按其特点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可供旅游者游览的植物、动物、矿产、山川地貌及美丽风景等。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而人文旅游资源则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及文化性。与自然资源相比,他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其传承性和可持续性。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史学极其发达的国度,文化的传承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无论是文化遗址,还是民风民俗,或是古代建筑,亦或是民间艺术。这些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都得到充分完好的保留。这就为中国的旅游资源注入了新的内容与拓宽开发的空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