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化学毕业论文(第9页)

本文共计3683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4开设软件分析课程

  作为材料化学工程研究生,材料检测分析应该成为一种必备的基础技能。但是很多时候拿到检测结果却不会分析。软件分析课程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检测结果都有软件可以分析,比如FTIR、XRD、NMR等,借助这些软件,可以快速地分析所得结果。比如JADE,作为一款分析XRD数据的软件,它可以对物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虽然软件分析不一定完全正确,更多的时候还是根据理论基础来判断,但软件分析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手段。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一门技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5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课堂所学的最终都是要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涉及如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等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时,可以穿插一些参观实习课。通过参观实习,直观地了解材料加工制备过程,将自己所学知识配合生产。理论上可行的事情,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原材料、工艺条件的控制、销售渠道、成本控制等。如果有可能,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大型的工厂基地,接触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体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感受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实力。为学生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提供机会,这将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很有帮助,尤其是对于一些非重点名校的学生。另外,通过与企业或者研究单位联合培养,即“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一般指企业、学校、研究单位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优势互补。李元元等认为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工科硕士的最佳途径,学位论文的选题和相关实践应当与工矿企业的工程实际相结合,密切结合其技术改造、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这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3、结语

  按照教育部颁布最新的学科体系,材料化学工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方向之一,主要以化学、化工和材料为基础的应用性学科。因而在材料化学工程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理论多、知识点多、概念多及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疏通各学科知识结构、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开设软件分析等实用性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解决办法。

  化学毕业论文(第9页)7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一环,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身的综合素质。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2]。作者在调研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剖析了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关于创新性的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关于创新性的矛盾

2.1目标定位

  本科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部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制定了明确的标准(教高厅[20xx]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4],还提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高[20xx]2号)[5]。因而,从大的方向来看,毕业论文应该属于教学的范畴,而不能等同于创新性科研工作。然而,在目前提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创新性已经渗透在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毕业论文。不同的高校,也鼓励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论文题目。彭邦华等人[6]提偈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相结合,通过参与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郭艳华等人提偈提前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完成毕业论文。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不一定适用于基础不同的学生,也不适用于所有的高校。因此,在完成毕业论文的环节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目标定位,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而不能一味追求创新性。

2.2考核机制

  教育部下发的文件通知(教高厅[20xx]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4],明确强化毕业论文中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和答辩等环节的规范和管理,各高校内部也有专门针对毕业论文规范的细化文件,如:选题要求新颖、具有创新性,工作量饱满,论文撰写须严格参照模板等。通常,创新性较大的课题工作量大、周期长,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成果而相对成熟的课题易于执行,可参考的方法和文献也较多,易于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就给论文的评阅和考核带来分歧,如果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论文成绩时,学生在选题时就会避重就轻,反而对创新性的培养带来不利因素。因此,考核机制必须明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能以成果“论英雄”而要更加注重毕业论文过程中思维的培育和能力的锻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