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论文(第16页)
本文共计333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发展,“互联网+”模式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数据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备受关注。为了提升设备数据信息安全,大数据不断地研发,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分析处于以及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相互结合。在这样的技术结合模式下,能够改善传统数据信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信息模式下,当信息安全出现危机时,系统需要对信息进行事后修补,在信息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引入了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数据信息的安全进行事前预测。并且,在自动化技术下,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安全测评,并自动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换言之,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据信息能够进行自动防护。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正在向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它增强了机械制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照目前而言,我国的机械技术制造应该克服当前存在的技术问题,不断进行完善,适应世界的发展,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产业,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使中国成长为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张文煜.浅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企业导报,20xx(11):5-6.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论文(第16页)12
1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背景分析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机械设备占主要地位,同时它还兼具了机械设计和自动化管理两个方面。现如今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中,机械制造业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国内的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对机械自动化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推进企业科技的进程,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机械自动化人才,这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2.1 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以及模块化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技术基础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实施。为了保障相关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机械设备制造技术提供全面的可行性措施,就必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展开全面的技术应用。
2.2 优化机械设备智能化手段
通常情况下,智能化是指在相对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新型思想和新型技术手段互通互汇,并在模拟人类智能的同时提升机械生产设备的行为判断力、机械设备的逻辑性、机械设备的自主决策能力。为了完善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生产制造,就必须实现控制机械设备目标的前提条件。
2.3 提升自动化产品质量
自动化技术产品的种类和自动化产品生产质量共同决定研发电气、动力和接卸接口开展工作的方向。通常情况下,在接口工作正在进行时,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是相对应的接口单元处理工作。当智能减速技术动力单元和电动机一体化技术动力单元进行的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图像测距技术时,可以扩大自动化生产技术的规模并提升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产品质量。
2.4 网络化和微型化
近些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我国的自动化技术产品的发展也逐步向网络化靠近。在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中微机化自动化生产技术是主要技术取向之一。利用微机化自动化生产技术中生产的产品具有体积适中、产品能耗少的优点。最为重要的是微机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资源的损耗,从根本上降低了机械生产设备的生产成本。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在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实习工作趋向简单化
因为生产实习的人员数量较多,规模小的'企业不具备接纳众多实习人员的条件,只能由大型企业接纳。在大型企业中,其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具有高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操作方式简单,由于实习方式过于简单,实习人员无法认真参与到实习中,使之难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3.2 实习人员对生产实习的认可度差
伴随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实习人员对工作的要求较高。由于大多数实习单位地处偏僻,生产环境差,工作强度高,加上对生产实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实习人员不愿意去实习的现象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