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大学物理论文(精)(第12页)

本文共计403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激发创新意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创新教育的主导,在教学活动中以启发、参与、研究和发现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并结合课前、课中、课下不同的组织内容全程让学生参与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课前预习:首先学生分组,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需要,要求每组同学根据题目和参考内容利用网络、图书馆资源等多途径查阅资料(有关物理学史、物理学家传、科学技术史等)进行学习和研究。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和敢于质疑的精神,领略科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领悟他们高超的实验技能及其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以及科学家的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的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增强创新信心。课堂讲座: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布置主题,让学生以此选题,进行资料查阅总结汇报。比如静电场的应用。学生可以查阅到很多相关的内容,如静电喷涂、静电除尘等日常应用,也有科学前沿和学科专业应用,如电场控制离子导致的结构相变[4],静电纺丝制备纳米材料[5]等。鼓励学生查阅科学前沿和学科专业方面的实际应用。通过深入选题,并进行总结,并以PPT报告形式,在课堂上分享汇报。这样的共享过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课本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及时追踪科学前沿动态和热点。课下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经过多实践才能得以训练。课下少布置作业习题,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一个与生活或科技相关的课题,以模拟实验或实物实验的方式,从文献调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到结果的呈现,系统化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优化创新平台激励学生创新

  尽管高校都开设有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由于开课时间比较集中,学生人数众多,物理实验设备有限,难以保证物理教学内容和物理实验的同步进行,造成大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钩的问题。并且物理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即使实验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改进和修改方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平台。首先,建立多级开放实验室,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其次,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实验平台,对于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数字计算,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这样多元化的实验环境,可以拓宽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创新发展的需要。并设置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反馈。另外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建立能够反映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总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在创新教育活动中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实践上的指导。教师要做到改变教学观念,其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另外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并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采用启发、参与、讨论和研究等教学方式,以课前预习、课堂汇报以及课下实践的途径,使创新教育贯穿始终,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以“查中学,学中思,思中创,创中做”的途经,从创新思维、创新想法到创新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发挥大学物理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创新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韩崇.大学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06):133-134.

  [2]解迎革,李霞,王国栋.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xx,29(1):66-69.

  [3]陆文庆.改革大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广西物理,20xx,37(3-4):80-82.

  [4]LuN,ZhangP,ZhangQ,QiaoRetal.Electric-fieldcontroloftristatephasetransformationwithaselectivedual-ionswitch.Nature[J].20xx,546(7656):124-128.

  [5]薛聪,胡影影,黄争鸣.静电纺丝原理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xx,(06):38-47.

  大学物理论文9

一、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数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单一,全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程对理论课程的依附性比较强,各个实验题目间没有联系,因而不利于专业与专业之间知识的交叉,也不利于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3]由于出发点不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现在的很多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都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