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热)大学物理论文15篇(第18页)

本文共计425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启发式教学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思路和方向,启发学生积极去思考实验设计思想、实验方法、操作技术、数据处理的可靠性以及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点,以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目的是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引导式教学

  根据大学物理实验的多样性特点,一些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内容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仅仅具备物理学的知识、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完不成的。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来审视、分析、判断问题,引导学生突破物理学科的界限,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测量半导体P-N结的物理特性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电子学、材料学、固体物理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从激光全息照相、核磁共振等实验,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及研究动态,使学生意识到大学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比如实验前教师随机抽几名学生讲解实验原理、介绍仪器使用方法、演示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或提问,教师适时给予补充或发问。交互式教学摈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弘扬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这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为学生主体价值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平台,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交互式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纵榜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xx,27(8):113-115.

  [3]高潭华,刘雪梅.地方性应用型理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学物理实验,20xx,27(1):105-107.

  [4]王铁云.基于基本要求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物理与工程,20xx,22(3):12-15.

  大学物理论文12

【摘要】

大学物理是本科院校理工科学生的主要必修课程。研究微积分在力学中的主要应用,帮助学生重视微积分理论与技能学习,提升物理学习效果,同时对数理教学活动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微积分;导数;微分;积分

一、导数在力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导数定义

  假设一元函数在某点一个邻域内有定义,当给该点以增量(仍在同邻域)时函数产生相应增量。若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比值,在自变量增量趋于零时的极限存在,则称此极限值为函数在点的导数.又称函数在该点可导。

  (二)导数在力学中的应用

  导数在力学中的存在形式并不统一。不同导函数在物理学中意义迥异。比如速度、加速度等。质点按位置矢量的规律运动,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位移.当时间间隔趋于零时,位移与时间比值的极限,就是质点在初始时刻的瞬时速度.此速度其实就是位置矢量对时间一阶导数;再比如,圆周运动中角坐标表示质点某时刻所在的位置,质点运动中在一段时间内角坐标发生改变,产生角位移。当时间间隔趋于零时,角位移与时间间隔比值的极限,是角坐标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其实就是质点在初始时刻的角速度;此外,导数还可以表征机械做功的快慢:设某机械在一段时间内做功,当时间趋于零时,机械所做的功与该段时间之比的极限,可得到机械在初始时刻的瞬功率,机械的瞬时功率实际上就是功对时间导数。

二、微分在力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微分定义函数在自变量某点一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发生改变时,若函数的增量可以表示为自变量增量倍(与自变量增量无关)跟自变量增量之高阶小的和,这个自变量增量的倍称为函数在初值处的微分,此时也称函数在该处可微。

  (二)微分在力学中的应用微分在物理学中使用,常以“某某元”形式出现,如位移元,路程元,电流元、元功等质点运动时常用位置矢量表示质点在某时刻相对某点所处位置,位移表示一段时间内质点位置矢量的改变。位移元是位置矢量函数对时间的微分,它表示在很短时间间隔内质点微小位矢增量,亦即微小的位移;再如,路程元(又称长度元)表示质点运动时其轨迹长度的微小改变,即微小的路程。路程元是位置函数对时间的微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