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优选】高中化学论文(第15页)

本文共计321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教学主体的心理发生了实际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它有利于沟通教学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其次,它有利于克服和消除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看重学习成绩的心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初、高中化学知识结合较为紧密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硫以及二氧化硫这一节内容时,不妨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碳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再如在学习油脂的性质时,可以由氢化油的危害引入,为学生讲述氢化油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并用美国一部纪录片《给我最大号》还警示学生氢化油的对人体的危害,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油脂性质的兴趣。布鲁纳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意识的表现,是指学生在课堂认知活动中的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质疑升华为学生的动机和需求,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批判思维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在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教师可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把少量的四氯化碳滴入U型管中,再在U型管的两端滴入有酚酞的硫酸铜与水,然后加入金属钠,点燃会产生气体,这个时候U型管两端产生的现象会完全不同。通过比较分析两个不同实验,对新实验方法进行设计,学生对钠的性质能了解和掌握的更加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学习中起到积极作用。

3、鼓励学生,帮助消除自卑心理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并非什么坏情感,也不是什么变态的征兆,相反它是每个人追求更大的价值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反应,自卑不是错,关键是怎么对待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卑带有明显的情境性,一旦情境改变,自卑可能就会消失。比如学习硝酸和硫酸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回答初中学习的酸的性质,但学生分析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时,教师及时地给予暗示、提示或补充,当回答正确时,应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升自信心。尤其是对待一些学习理解能力差,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一句简单的表扬,可能会给他带来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4、挖掘教材中适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若能挖掘出来,结合学生的特点,借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教学要求重视化学实验,强调尊重客观事实,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结合而产生情感和意识,体验和经历“事实胜于雄辩”的魅力,进而引导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地估量自己,摆正自己在班级、家庭和社会上的位置,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学会与他人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对化学实验中制取氯气装置进行分析时,指出它是由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石棉网、圆底烧瓶、玻璃导管等很多单个的仪器按一定的顺序组装成的“集体”,才能实现氯气的制备;若将它们折开,则无法完成这个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内涵,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在集体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善于与他人团结合作,逐步培养出爱家庭、爱集体、爱祖国、爱人类的高尚品质。再如在实验中若将温度升高到140℃而非170℃则制取出的气体主要为乙醚的事实,又可让学生明白一个失误、疏忽、粗心大意就可能造成一个重大的错误,正所谓“一子错,满盘皆输”,以培养其无论所处位置如何,但都要有责任心、使命感、归属感。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是一对矛盾,结合“矛盾的对立统一”,利用“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人生始终保持正面积极的态度,能够信心十足地面对挑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