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第13页)
本文共计430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第13页)8
摘要: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单位。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国内市场经济建设的纵深发展,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国有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如何推动企业内部资源的良性整合,提升国企的竞争能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个目前现状的梳理,以期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作理论上的准备。
关键词:传统管理 管理职能 体系框架
一、传统人事管理方式仍然居主导地位
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运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十分有限,其功能大多被视为解决聘请员工、支付工资和应付劳资纠纷等行政工作。直到今天,不少还是以“人事部”等名义做些行政性工作,扮演后勤支援的角色,至于如何合理调用自己手中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等却不太重视,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针对“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对此进行了调查,许多国企职工根据自己的体验,列举了以下一些问题条目:1、薪酬分配不公;
2、考核不合理、不科学;3、激励不够,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4开发、培养人才不够,重使用、轻开发;5人员流动受到一定限制;6、人与事不匹配;7、人治现象严重、论资排辈;
8、基本制度不健全,且观念落后;9、领导对人力资源工作不重视等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
被调查者中有54 %的人提到了开发、培养人才不够,重使用、轻开发;50 %的人提到了“人才流失严重”; 48 %的人提到了薪酬分配不公;45 %的人提到了“考核不合理、不科学”; 40 %左右的人提到了激励不够,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同时一系列资料也表明中国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正在下降。积极性滑坡具体表现在:1、劳动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情况不理想。2、工作责任感普遍不如过去。3、主任翁意识趋向淡薄。
根据以上不完全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紧急的问题就是“如何遏制人才流失,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当前我国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仍遵循着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尚未彻底扭转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部门那种消极管人的落后状态,虽然有些企业将人事部门的名称改为“人力资源”部门,但职能仍然没有转变。
二、以“事”为中心
只见“事”,不见“人”,激励手段单一。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视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把人视为一种成本,当作一种“工具”,遇到事情多了就加派人手,事情少了就减员增效。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作为任务性的被动执行,其价值体现只是作为办事机构加以使用。
2.1.2 有的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多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部门的功能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范围内,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实现正规化、专业化。
2.1.3 企业行为政府化,潜意识中政治气氛浓厚,重“名”而不重“实”。如管理者的考核任命强调政治表现,但有些业务骨干却因为不善拉关系而受到冷遇,“又红又专”的标准最后往往变成“红而不专”。
三、管理职能狭窄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分为战略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两种。战略性职能主要侧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目标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工作内容主要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变动趋势等。经营性职能多属于战术性和行政性的工作,主要负责处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日常事务,侧重于短期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员工的招聘、甄选和培训等方面。
国有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管理职能狭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对人力资源的战略性职能履行不到位。企业往往注重于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缺乏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与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环境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或者干脆置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职能于不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