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写作必须注意的统计学问题(第2页)
本文共计36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统计符号使用不规范是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把卡方检验中的写成x或x2,丢掉平方或把希腊字母x写成英文字母x;把均数±标准差( ±s),丢掉z 上方的一横,既影响论文质量,又影响阅读效果。
5.统计表格不规范
统计表格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格是否符合统计学要求,对论文有重要影响。常见的问题有:
①无表题;②表题过于简单或过于繁琐。不确切;③横纵标目倒置,不符合语法规律;④标目层次过多;⑤线条太多。甚至左上角有斜线;⑥表内同一栏目数字不对齐,小数点后位数不一致。表题如同文章的题目,简明扼要,字数控制在15个字以内。表格左侧的标目叫横标目,相当于汉语的主语,表明相应横行内数字的涵义;纵标目位于表格的上方,相当于汉语的谓语部分,说明表格内相应纵行数字的涵义。
主谓语倒置是统计表格最常见的错误,一般情况下主语做横标目,谓语做纵标目。统计表用三线表,即顶线、底线和隔开纵标目与表内数字的横线,必要时可在纵标目下加辅助线,其余线条一概省略。
统计表格和文字叙述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用简洁的文字说明的,一般不用表格,文字描述不要和表格内容完全重复。表格要简洁明快,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不要变成数字的堆彻。出现统计表前,要用简要文字描述或强调主要发现,不要把文字叙述放在表格后。
6 使用统计指标不当
常见的问题是率与构成比、发病率与患病率、死亡率与病死率等的混淆。
6.1 把构成比当率构成比是说明事物或现象内部各构成部分的比重,构成比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比重或分布,单位为%,各组成部分之和应为100%。计算公式为:构成比=某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的观察单位总数例如2011年某市围产儿死亡总数为18例,其中死胎7例、死产3例、新生儿死亡8例。其构成比分另0为38.89%、16.67%、44.44%。
率为表示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万或/lo万表示。计算公式为率=某时期内某现象实际观察单位数/同时期内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如共检测568名5——7岁儿童,患龋齿儿童314人,检出率55.28%。
构成比和率都是相对数指标。有一篇题为某年某地区4种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经数据处理后,作者认为,4种传染病的发病率依次为痢疾54.53%(1546/2 835)、肝炎16.19%(459/2 835)、乙脑9.21%(261/2 835)、流脑6.89% (569/283520.07)。该资料是构成比,不是发病率。作者犯了以比代率的错误。
6.2 发病率与患病率发病率是指观察期内(年、季、月等)新发生某病的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强调在观察期内的新发病例数,常以‰ 、/7/或/lO万表示。其计算公式为:某病发病率等于某年(期)内所发生的新病例数除以同年(期)平均人口数乘1000%o。例如某地某年年平均人口数为2500人,白喉发病28人,该地白喉年发病率为11.20%0。而患病率则指观察时点的某病的现患病例数与该时点人口数之比.强调的是该观察时点上某病的现患(新、旧病例)情况,常以百分率表示。有人调查16875人,其中男性8 674人,沙眼患者7 632人,发病率为87.99%;女性8 201人,沙眼患者6210人。发病率为75.72%。这样的结论当然是错误的,其所描述的结果应该是患病率。
6.3 死亡率与病死率这也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指标。某病死亡率是观察人群中某病的死亡频率。常以‰、/万或/10万表示;某病病死率是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前者反映人群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后者反映疾病的预后。部分作者常将某病住院病死率误为某病死亡率。如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情况分析一文中报道,颅脑损伤32例,死亡20例,死亡率为62.5%;严重心衰26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34.6%;严重肾衰竭18例,死亡11例,死亡率为61.1%。很明显,作者在这里是将住院病死率误作死亡率来讨论。
我们在编辑医学论文中经常会发现存在这样那样的统计学问题,致使文章质量下降,甚至无法刊用,十分可惜。提高统计学应用水平,减少统计学差错,是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共同的责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选择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对提高科研水平,确保论文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