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伊大众音乐理论研究论文(第4页)
本文共计66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对中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方面,首先是基础教育方面,建立起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体制,使得基础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普及。其次是在专业音乐教育方面,建立了一支初见成效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引进了国外的一批先进的教育经验,这些都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知道柯达伊教育体系的首要特点民族性由当时所面临的匈牙利贫弱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我们在借鉴他的音乐教育理论的时候也应该从我们目前的状况说起,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音乐教育的不足,也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音乐教育相对来说依赖于比较优越的教育设施,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除了在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拥有最先进的教学设施,绝大多数地区的教育设施都是比较落后的,这就决定了柯达伊教育体系在中国的适用性。我们知道,音乐不是少数贵族的享受,不应该忽视或者否定平民对音乐的权利,音乐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努力使它成为大众的财富,被普遍的接受,并对他们的发展发生作用。在《儿童合唱队》中,柯达伊客观的评述了当时的这一社会现实,并且阐述了自己关于以声乐为基础的歌唱教学的观点,“我们必须将广大群众引向音乐,一种乐器的文化绝对成不了群众文化,乐器价格己昂贵起来,一些十一至十四岁间的学生也担负起同生活斗争—早上送牛奶、送报纸以及诸如此类的工作,其收益还抵不上小提琴课或其它音乐课的费用。为了这一理由,就要剥夺他们终生的音乐乐趣吗?“你的喉咙里就有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用它,它的乐音就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的都要美。”事实上在现在的中国,这种理论也是适用的。把学生领向音乐,最好地乐器就是人的歌喉,应该把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因为歌唱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感情的音乐形式,这也是接触音乐最容易的方法。对那些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无须付出高昂的学习费用,这的确是一种经济、简便、易普及的群众性音乐教育形式,为生活艰难的国民创造了接近音乐,享受生活的机会。
其次,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的体制导致了学校实用化的教育倾向,使得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在整体教育范围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属于依附地位,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和目标的理解也产生了偏差。这在音乐教育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很大的,我们知道艺术是纯粹的精神的东西,一旦用世俗的功利的眼光开看待它的时候就是实用性的了,一般来说这样的观点常常习惯于把音乐教学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和装饰,而漠视它的审美价值。忽视它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美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音乐的爱好的兴趣的培养。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的本质是审美的,作为教育的音乐,应该着眼在它的音乐的、审美的、艺术的特点,它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是纯粹的无功利性质的,而不是作为一种学科知识和思想道德的非音乐化的教育。音乐是发展人的灵魂、精神的手段,是任何课程都不能替代的,音乐教育应该从启发学生的音乐灵性和展示音乐的感染力人手,从音乐的艺术本体性质来着眼,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来实行。
“音乐教育在学校是如此重要,甚至超过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只有从我们的国情出发来,让音乐教育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民族的音乐品质,从而提升全体国民的音乐审美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