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禅茶文化(第2页)

本文共计22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唐代南禅宗系统禅僧也注重饮茶。唐末五代时期,河北赵州禅师以“吃茶去”的机锋接引弟子。据《景德传灯录》卷十记载,赵州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赵州曰:“吃茶去。”又问僧,僧答:“不曾到。”赵州曰:“吃茶去”。这就是禅宗历史上著名的“赵州吃茶去”公案。

  宋代著名禅师园悟克勤,在湖南夹山著就禅宗第一书《碧岩录》并悟出禅茶一味之道,曾手书“禅茶一味”四字,将其馈赠参学的日本弟子荣西。至今园悟的手书原迹仍被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日本茶道因此也有“禅茶一味”的说法。

  唐宋禅寺中专门设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在诸寮舍司煎点茶的设有专门的职位,称为“茶头”。丛林规则要求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茶;新主持晋山,也有点茶、点汤仪式;甚至还有专门以茶汤开席的,美名其曰“茶汤会”。

  日本禅寺的庭院也有“茶亭”、“茶寮”,茶亭建筑雅致,环境清幽,是我国禅寺“茶堂”、“茶寮”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品茶之风始于寺院,也盛行于寺院。唐宋之后,品茶之风更盛,然后普及到文人、士大夫、皇宫贵族等阶层,直至广泛的社会大众。

  谈峨眉山万年禅茶文化(第2页)

  金顶的佛光,报国寺的钟声,机灵的猕猴,以及金庸笔下最具个性的郭襄、周芷若开创发展的峨眉派武功,几乎是人们对峨眉山最经典的几大印象。其实与这些美景与传说一样经典的,还有峨眉山的禅茶文化(第2页)。佛教文化与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绚烂的两笔重彩,在历史上也一直交错发展,彼此影响,浸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灵魂之深处。

  一部峨眉山禅茶史,既是茶文化的成长缩影,也是禅宗的发展足迹,更是古代寺院经济制度的侧面反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