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论文
本文共计51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互联网+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互联网+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针对当前信息时代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是:利用“互联网+”丰富资源,增强教师融合信息的能力;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提高教师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水平;发挥“互联网+”智能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自觉精进。
关
“互联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快速的迭代更新,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互联网+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有机结合,促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无痕的耦合,创建一种新的信息生态。这种新生态必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对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互联网+”背景下,当前初中语文教学
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有诸多因素:教师的个人天赋、教学理念、学习力、执行力和教学环境等。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融合信息能力欠缺
互联网走进教育教学,无论是信息获取的渠道数量和信息传输的方式,还是学生学习的环境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教师在面对浩如烟海的教学资源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套课件行天下。使用网络上同一套课件和课程资源,运用“搜索”“复制”“粘贴”“播放”等几种固定的按键,以不变的课程资源来应对不同时期个性化的学生,简单地完成课堂教学。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创新思想,并且“拿来主义”思想非常严重,只是把自己充当了知识搬运工、电影放映员等角色。在备课环节中,教师面对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及不同的学生,并没有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对教材深刻理解,更没有依据学科特点和学情去裁剪取舍资源。二是课堂知识密度过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不舍也不肯放过任何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造成了课堂知识点庞杂,忽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究其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滞后,“贪多求全”思想作祟,不作取舍,最终“贪多嚼不烂”,教学效果不佳。总之,在教学中,长期“拿来主义”和“贪多求全”思想的盛行,不仅直接导致课堂的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消失殆尽,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二)教师个性化的服务水平不高
互联网走进教育的时代,不仅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时代,更是极大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代。目前一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及相关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但个性化的服务水平不高,而且不会利用大数据精准地制定教学策略,同时也缺乏与时俱进的个性化服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使用一套教学设计、一类课程资源、一个固定的教学流程完成设计好的教学;课堂中设计的问题,只有一种最优化的答案;课后设计一份作业,一个标准,统一时间完成。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刀切到头,每个学生得不到针对性的个性化点拨指导,难以达到全面发展。
(三)教师的专业成长自觉不足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然而,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无法很好地应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角色转换意识迟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渗透,教学工具、学习用具等都发生了演变,特别是师生的二元主客体关系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多媒体设备、互联网教学资源等形成了一个新的“第三方”,使得传统的师生关系变得深化、丰富,甚至得以重构。以“空中课堂”为例,对教师而言,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空中课堂”中所使用的音频、视频、课件等都是教学工具;对学生而言,除了教师,音频、视频、课件等都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故可将其作为“教育主体”;从“空中课堂”的角度出发,教师制作、修改和使用音频、视频、课件等时,在业务方面和技术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和进步,因此,可以将教师和学生都视为“教育客体”。但是,目前教师在师生的关系定位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二元化关系,即“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生的角色是学。二是反思意识淡薄。当今在互联网背景下,面对丰富的信息源,教师为了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将从互联网下载的资源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把“上课”当成教学的终极目标。用过的课件和资源因“课”终而止,教师很少主动地与同行交流和碰撞,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淡薄,这样不仅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提升,而且教师专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