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论文(第12页)
本文共计517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实验讲授创新
创新教育要强化课堂教学改革。会计实验课需要有老师指导,而指导老师需要讲授创新,营造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实验环境氛围,引导性地讲授会计实验的内容。
4、实验学习创新
学校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有的教与学的课堂,创新教育还需要学生的学习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会计实验教学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要自主地学习和操作。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学生要主动性地学习。
5、实验知识创新
会计实验的一般认识,是通过会计实验学习与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创新教育会计实验知识要创新,要在会计实验过程中,在实验操作学习与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创新学习更多的知识。
6、实验操作创新
会计实验实际上是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操作过程。它由会计实验人员、操作方法、操作手段和操作对象等要素所构成。
总之,会计实验要实施创新教育是客观的需要。会计实验创新教育是创新时代的需要。发展知识经济由工业经济转入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其核心在于创新。
参考文献
[1]钟文芳.创造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J].上海教育科研,1999(1).
[2]于玉林.会计实验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3]于玉林.开设高级会计实验的探讨[J].会计之友,20xx(9).
创新教育论文(第12页)8
【摘要】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各项有利政策陆续出台,全国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成立众创空间,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融入到专业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未来如何发展引人深思。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界定入手,分析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20xx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形成“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和“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开始加速。20xx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制定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到20xx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与专业融合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线高技术技能人才,承担其为行业、企业、区域社会经济服务的重任,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界定
目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广义上,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开创性的教育,以提高和开发受教育者创新品质,开拓性创业素质为目标,重在素质素养培养;而狭义上,创业教育则是对受教育者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提供咨询等方式,以培养受教育者开创事业的能力为目标,重在能力培养。本文中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重在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学生去自主创业,并非要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创业者,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胆识以及敢于创新、创造的创业精神在内的素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向并不一定有创新创业的成果,眼见、可摸、可感的,可以是潜移默化的,根植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的。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瓶颈
在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全国各省市、各高职院校积极相应国家政策,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形成瓶颈。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斐然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让双创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职院校也探索构建了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发展模式,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组建了师资团队,并且大多已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众创空间。最为显著的就是大批的众创空间的成立,截至到20xx年11月,天津市经认定的众创空间数量达到86个(其中高校31个、区县55个),遍及全市16个区县和滨海新区各个功能区。截至到20xx年9月,浙江全省的众创空间统计达到了200多个,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当。从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搬的成立可以看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态势已经形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发展瓶颈(1)创新创业教育片面开展目前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趋向于两个方向:一是传统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并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导致学生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真正实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目的。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狭隘的理解为培养企业创办者,课程开设重视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片面,没有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的主线,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难以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2)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割裂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从最初的倾向于就业的教育逐步改革为倾向于创新创业的教育,并从最初以管理类的学生为主推广面向各个专业学生。但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还是以公共选修课为主,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数量还比较少,课程体系偏向于对学生创业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课程总学时少,且以公共课居多,融入专业课及学时少,课程设置还游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外,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割裂,没有形成从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需要。(3)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专业知识来源较单一,忽视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及创业实践经验略显不足,很难将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一些教师自身不重视创新,其评价学生的侧重点就与理想状况有所偏颇,使那些创新型的学生得不到认同,对创造的兴趣不断衰减。同时来源于企业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数量较少,缺少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与现实的职业环境脱节。从总体上看,创新创教育的专业化队伍有待加强。(4)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有机融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适应未来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由门类齐全的各专业组群构成。所有的创新创业行为,都要依托于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应用,它不是凭空而起的,而是与专业技术技能紧密相关的活动。但是,目前国内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还没有与各类专业课程之间建立起相关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未形成有机融合的关系,所以,创新创业课程同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融合增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