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的论文(第7页)
本文共计1290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比如,在“光的折射”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现象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铅笔、初升太阳及水中鱼等。在解释清楚相关的原理后,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几个类似的例子,延伸问题,让学生列举出光反射的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推理能力。
实验不仅仅是给学生传递操作步骤与结果,更多地是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物理现象。特别是通过大量的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后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合理有效的物理实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物理概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本身也是物理学科的重要教学方法。本研究中通过分析高中物理实验的运用,提高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有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海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5):12-14.
[2] 黄刘扣.高中物理实验“云”教学模式构建[J].湖南中学物理,2014(9):78.
[3] 蒋顺中.让实验走近学生: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9):51.
[4] 庞洪友,王景聚.注重初高中知识结构差异跨越初高中物理衔接台阶[J].中学物理,2016(20):31.
第六篇:《如何利用思维教学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推进与深化,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将研究如何利用思维教学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思维教学 高中物理 教学现状 有效性 教学策略
当前,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对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抓住新时代学生的特点,适当进行教学改革,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运用思维教学的必要性
( 一) 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所谓思维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高中物理不仅在广度上有所提高,在难度上也有很大的加深,通过运用思维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做引导与铺垫,使得学生在思维方面能够顺利地过渡到高中,让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 二) 提升课堂教学层次,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运用思维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思维与智力在长期的课堂训练中得到飞跃性提高,进而会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师在学生思维达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后,会逐渐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与难度,使得课堂教学迈向更高的台阶。此外,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运用思维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 一)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思维启发与引导
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量,更需要知识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技巧与学习能力之后,才能够让成绩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引导。例如在讲授新课 “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题目引导启发学生,而非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比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根据题目来推导公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实际情境,既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也为适应考试做了铺垫,这样的物理课堂会更加有效。
( 二) 合作探究,相互促进思维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不仅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另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通过学生自身的能力来开发自身的思维。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 “受力分析”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思考并且讨论是如何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具体的受力分析法则有哪些,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摩擦力……这时,学生就会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物理水平不同,有的学生只知道受力分析可以运用 “三角形法则”和 “平行四边形法则”,却不知道在具体题目中如何运用它们,这时能力强的学生就会自然地给组内成员讲解具体的方法,所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可以让物理掌握得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这样既让后进生掌握了更多知识,同时也让好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此外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全班一起学习的风气,进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