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论文(经典15篇)(第21页)
本文共计427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工程力学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材料力学与环境
材料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到机械中的各种机器,建筑中的各个结构,小到生活中的塑料食品包装,很小的日用品。各种物件都要符合它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才能够安全、正常工作,所以材料力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材料力学中卸载与在加载规律得出冷作硬化现象,工程中常利用其原理以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例如建筑用的钢筋与起重的链条,但冷作硬化使材料变硬、变脆,是加工发生困难,且易产生裂纹,这时应采用退火处理,部分或全部地材料的冷作硬化效应。
3.2固体力学与环境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至天体,小至粒子的固态物体和各种固体力学问题。人所共知的山崩地裂、沧海桑田都与固体力学有关。现代工程中,无论是飞行器、船舶、坦克,还是房屋、桥梁、水坝、原子反应堆以及日用家具,其结构设计都应用了固体力学的原理。
固体力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弹性问题,又有塑性问题;既有线性问题,又有非线性问题。在固体力学的早期研究中,一般多假设物体是均匀连续介质,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它们分别研究非均匀连续体和含有裂纹的非连续体。
固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按照物体形状可分为杆件、板壳、空间体、薄壁杆件四类。薄壁杆件是指长宽厚尺寸都不是同量级的固体物件。在飞行器、船舶和建筑等工程结构中都广泛采用了薄壁杆件。
3.3流体力学与环境
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理和质量守恒定理,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4结论
工程力学与环境科学的结合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以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成熟。工程力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应用,且有非常强的实用性,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学好,运用好工程力学知识与实践意义较强的学科的结合。
工程力学论文13
摘要
::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激励和督促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本文进行了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研究。设置考核评价元素多元化,改变了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定式,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化。尤其是在程教学中增加阶段性测验,督促学生保持一贯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及时复习与掌握所学过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改革措施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
::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基础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目前课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考核通过期末闭卷考试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计算理论的掌握。这种情况下,学生平时受到的学习监督与约束较少,课下不能及时练习和复习,难以巩固与消化已学过的知识。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由于学生对前期讲授过的理论和概念没有理解,便出现课堂听不懂、不爱听课等现象,继而影响后期的继续学习,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在考试来临之前,学生临时抱佛脚,靠死记硬背突击备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其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为其他类似课程的考核评价提供了一定参考。
一、考核评价元素多元化
多样的考试考核方法,能够改变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定式,改变学生被动应考的局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本文研究中把学生最终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二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累加。平时成绩包括阶段性测验、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实验与出勤情况等。阶段测验具有与期末考试一样的考试环境,以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对平时作业,通过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等形式抽查其作业完成质量,抽查结果作为平时作业成绩的权重。课堂参与情况包括随机抽查提问和讨论,在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都有相等的提问机会前提下,视具体情况进行有限幅值内的加分或减分,该分值当场告知学生。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督促并鼓励学生主动做好预习与复习、有效听课,加强学习的过程化,提升学生的课堂存在感。对于有实验的课程,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等情况,检查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