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式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第3页)
本文共计47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完善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建议
(一)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一种成本很高的教学模式,如果缺乏资金,很难保证其正常健康的持续性发展。首先,争取学院、学校的支持。争取让学院给诊所定期拨付部分实践经费。学校应结合开展法律诊所的实际情况,在经费预算方面给予法律诊所一定的经费作为专项资金。其次,接受社会资源的支持。诊所要加大宣传力度,将接待范围扩大。例如,定期到社区坐诊值班,向社区居民以及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使诊所有稳定案源的同时,也扩大了影响力,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最后,鼓励诊所教师和学生申请和诊所相关的课题,取得课题经费,以缓解资金方面的压力。
(二)鼓励教师参与诊所式教育
多途径增加教师激励措施,增加诊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首先,建议增加教师补贴或者增加课时量补贴。目前,法律诊所教师每学期的课时量和教师的付出严重不成正比,应该考虑增加教师补贴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补贴。其次,在评定职称上应当设置不同于其他教师的评价指标。目前教学任务量与科研成果是评定职称的主要标准,课堂教学和科研写作占据了教师的大量精力,导致教师抽不出充足的时间、精力指导学生办案,所以应当实施不同的评定标准,进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4]。
(三)严格按照内部规章执行
在法律诊所成立之初,就应当建立完整的配套措施。但是法律诊所教师都是法学专业教师兼任,本身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已经占据了教师大部分时间,参与和指导学生办案全过程更是占据了个人的私人时间,没有时间和精力紧抓法律诊所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目前,大部分诊所都是委派学生管理。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没有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使诊所式法律教育能持续健康的发展,有必要找专人管理诊所日常的行政事务,严格按照内部规章执行。
(四)建立多渠道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热情
多渠道、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办案热情,制定实际可行的奖罚机制。比如,根据接待案件、参与或者代理案件的数量、质量,选举优秀学生并颁发荣誉证书;对部分违规或者没有积极性的学生进行开除或者拒发法律诊所结业证书等,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参与诊所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5]。诊所式法律教育是现阶段大多数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调研及工作总结了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现状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希望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能真正体现其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法律诊所[EB/OL].[2016-03-15].baidu.com/link?url=mkbhKoKeojpDamHx7qxF6nOUtfIEmd0vs7Gor8cwXMtuGYlQJGoGTBKJEBnAjZ1pRQLPQBcNcojN1lyE8CvVlq.
[2]孙英伟.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3(11):17.
[3]苗鸣宇.社区法律服务学习中青年“法科生”的需求实现:以中青法律诊所的相关实践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4(4):89-92.
[4]黄共兴,苗泳.“大学生法律援助:诊所法学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解决[J].学理论,2014(9):194-196.
[5]刘晓东,张涛.法律诊所如何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J].改革与开放,2014(7):9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