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交化虚拟组织管理(第2页)
本文共计27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的专栏导语作家黄胤然先生,在其诗词导语作品基础上,邀请了两位书法家马锐、马天博挥毫,继而引发邱陵老先生也书法撰写另一位专栏作家吴沁的作品《黑桑葚》,逐渐自发形成一种新的诗书模式。
当然,在“自我催化性”过程中,复杂的内容会被简单所淘汰,是所谓,大自然喜欢简单。
这些都不是由强制力带动,而是自发产生,这也是虚拟组织的魅力之一吧。
“同界面共同进化”
这是一个只能以敬畏之心才能描述的存在方式,它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涉及到人类文明将指向何处的巅峰。管中窥豹,需要聚集群体力量的智慧和勇气。
在过去一年中,我多次和“互联网进化论”理论的创立者刘锋先生,人工智能爱好者杨静,讨论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进化的终极。
同界面共同进化的'概念来自于BFIC在live.com 的在线文件流程汇总中感受到的。当各地的中文顾问们在一个在线文件的统一界面不断增添内容,一个小小的共同进化界面就产生了——依托于互联网实时、在线的特性,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接入这个界面,不断更新内容信息,同时也从他人的信息中汲取营养。BFIC的组织形态越来越虚拟化、简化,在一个物理性的地点面见所有人员,随着团队规模扩张几乎变得不可能,但是在另一方面,由随着虚拟化工具的进步在互联网上变得极为高效,这在前互联网时代很难想象的。
在一个共同进化的同界面中,相关人既可保持合作,又可有一定竞争,同时结为关系人、伙伴关系,从而大大增强了智慧的共同分享和演化,在线工具的实时性确保速度加快、时间成本降低。
按照刘锋的“互联网进化论”理论,互联网的结构和人类神经元结构非常相似,互联网所链接起来的,可以被视为“全球脑”。通过同界面共同进化,我们的团队信息互通越来越顺畅,并且形成一个逐渐强大的“场”,随着团队扩大而越来越提速。
这样的“同界面”还将包括:腾讯社交圈子、人人公共主页,并有可能扩展至更多社交页面。
我注意观察到,豆瓣在不断地开始新的“同界面”,例如试读页面,图书馆计划页面,由于汇总了多项信息,这些虚拟页面上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物理世界的提速。
在BFIC,我们将继续观察在线流程管理、周报体系和社交网络页面等带来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