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社交化虚拟组织管理

本文共计27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社交化虚拟组织管理

  突然对虚拟组织的管理有一些感悟,记录如下。

社交化管理

  一个多月前开始,Best Food in China开始了在多个城市校园招聘,加入者中不乏各地高校的优秀大学生、社团组织干部,这使Best Food in China的社区较以往有了空前的活跃程度,并在不断推进业务的成长。这基于我们搞清了虚拟组织的一个重要特性:社交化。

  我之前比较纠结于团队稳定性和人均产值两大指标,这使我们过去的很长时间内把团队维持在一个较小范围内。对此的依据来自两组数据:Facebook上市时的人均资本市场价值是300

  万美元,其收购的公司 人均资本市场价值为700

  万美元,几乎达到了人类生产效率的极限。

  但是对比一些数字可能更看清它们的业务本质:Facebook 有3200名员工,2011年营业额37亿美元,人均约100万美元;我的前雇主智联招聘投资者之一Dimitri Boylan 来自hotjobs, 在200

  年左右人均销售额70万美元,加上通货膨胀因素,几乎与Facebook相当。Facebook市值的补充部分来自于资本市场对于社交网络模式的肯定。

  换句话说,Facebook的超高估值很大部分来自其9亿和5千万注册用户所带来的价值。

  回到BFIC业务层面,虚拟组织是介于传统企业和社交网络中间的组织形态。虚拟组织同样遵循社交网络的若干规律,例如“网络效应”、“梅特卡夫定律”、“小世界法则”。

  我的一个猜测是人均产值会随组织规模扩大而同比例上升,这个需要更多营业数据产生的曲线来支持观点;此观点可由“梅特卡夫定律”推导,即,网络的价值与网络成员数量的平方倍成正比。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将其创办的企业定义为“社会化企业”,并认为社会化企业会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找到一个为穷人创富的第三条道路。我们可以有一个猜测,BFIC所代表的社交化虚拟组织是否可以代表传统企业和NGO组织之外的第三种组织类型。

  有几个社交网络的法则适用于虚拟组织管理,罗列如下:

  The value of a social network is defined not only by who’s in it, but also by who’s excluded.

  社交网络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其所拥有成员,也在于其屏蔽的成员

  小世界法则:《未来是湿的》(Here Comes Everybody) ,“亲爱的小世界”一章——抄录一些章节(抄录后我发现这些法则适合于个人在社交网络和虚拟组织的生存法则,还不完全对等于管理法则,也有用,先记下来吧):

  The second… is that large groups are sparsely connected.(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结论——在一个规模足够大的社交网络中,信息可以快速逃逸,效率足够快,快到超过传统企业的金字塔模式;大的社交网络由若干个链接或紧密或松散的小网络组成。我和效玮探讨了在虚拟组织内部成立若干“委员会”,并通过Chairperson, secretary来链接委员会的可能性,这也是来源于“小世界网络”的想法)

  少数的人承载着完全不合比例的总体连结数量。

  联结是一种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即是任何大型群体中使成员之间互相支持的那些行为和准则的积蓄。

  新的社会性工具的最重要影响在于联系最广的那些人获得了更多的社会优势。大型社会网络变得紧密,更多地在于增加联系最广的那些人所能负担的联结数量,而较少地在于增加其普通成员所能负担的联结数目。

  重要的不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是你认识多少种人

  绝大多数好主意都来自于那些联结“结构性漏洞”(structrual hole)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最直接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都包含自己部门以外的人。

“自我催化性”

  巴菲特的合伙人,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对于优秀企业的重要定义之一是该企业是否具有“自我催化性”,其指述的例子包括迪斯尼,这也是伯克夏哈撒韦重仓持有的投资之一。

  社交化的虚拟组织无疑具有“自我催化性”,甚至具有“自我过滤性”。有几个例子可以证明:

  首位在校大学生伊泓旭童鞋展开的的校园招聘活动招募了一批优秀的国际社团组织的团队领导,如SIFE的张殷,Aiesec的吴哲钰、伍娟娟、李力,这源于伊泓旭在人人的链接网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