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与法律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57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4国际法考试
意大利大学法律教育考试尤为格外,也十分严厉。大大都课程要进行书面考试和面试,国际法课程也不破例。面试很有特征:考场通常设在一间大教室里,分小组进行,每组有3~4位教授,一位为主考教授,学生顺次进入教室答复教授接连发问的疑问。鉴定标准很严厉,教授会依据考生现场答复状况,依据考生的思维才干、逻辑推理才干、口头表达才干等鉴定成果,学生假如当场无法作答,就会当场被判不及格。
关于国际法专业的学生,老师则会经过事例的办法来考察学生把握常识的状况,事例通常会是近期国际社会的热门疑问,教授会先让学生依据自个所学的国际法原理剖析事例里边都有哪些常识点,然后再进行思辨剖析,论述学生的个人观念。假如过程中能和教授来一场争辩赛,是教授再期望不过的。
2、我国国际法法律教育概况及存在疑问
国际法比较民法、刑法等一些有完好理论体系的法律分支来说,在我国开展得还不老练,国际法这一新式范畴的开展还不能完全习气我国社会经济开展需求和本专业学生教育本身开展的请求。
2.1国际法课程设置
从各院校法学院国际法的课程设置中能够看出,根本是如此状况:总学分为30多学分,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课程构成,这儿的必修课好像上述意大利罗马大学的基础课,选修课相当于他们的补偿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各占总学分的大概1/6,而公共课所占份额都高于必修课和选修课所占学分的份额。以我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例,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设置了“国际法专题研讨”“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专题研讨”“国际常识产权与技能转让专题研讨”“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原著研读”“国际货物运输法律与实务”“国际出资与技能贸易法律规矩与实务”“国际商事仲裁法”等有关课程。
与意大利法学院比较,首要,我国法律教育中的国际法课程设置结构不行合理,理论课设置太多,尽管法律体系的树立当然首要,可是法律教育培育的应当是实务型人才,理论研讨应仅仅其间的小部分。重理论、轻实习的国际法教育传统使不少学生误以为学法律即是研讨理论,熟记法律条文,所以形成学生苦背法律书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结局。其次,短少实习性环节,忽视学生思辨才干的培育。很多院校仅仅把国际法作为一门纯理论课程加以教育,“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一些国际法课程比较“民法”“刑法”等课程来说,很多院校并没有加以重视,国际法的实习教育课程乃至是空白,实习性环节的缺少使正本就不太“受宠”的国际法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日渐下降,国际法课程的学习也被他们抛在脑后,不知该怎样运用学到的法学常识剖析国际社会上发作的热门疑问与时势。再次,意大利是大陆法系的首要发源地,也是讲演式教育的最早试验场所之一。欧美国家格外重视一个人的争辩才干,不论是总统选举,政要在政界的安身,仍是教授教育、学术报告等大多都要进行争辩。而我国的法律教育,当然也包含国际法在内,却从未对此触及,定时设置法律教育的争辩课程不知何时会在我国法律教育的课程中呈现。
2.2国际法教材
我国各院校法学院有关国际法教育的教材大体一致,有北京大学出书社出书的邵津主编的《国际法》,我国人民大学出书社出书的程晓霞、余民才主编的《国际法》,邵沙平主编的《国际法》,我国政法大学出书社出书的梁淑英主编的《国际法》,周洪钧主编的《国际法》,法律出书社出书的闻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先生主编的《国际法》等。这仅仅把国际法当成一门课程来体系叙述,并没有进行详尽地分支国际法体系。一本国际法教材大都四五百页,从国际法的概念、特征等基础常识一直到战争和武装冲突法,有的学生课下乃至恶作剧说:“学国际法有什么用,老师照书宣科,还拿着这么厚的教材上课,都成了一种负担。”假如学生都带着这种心情上课,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我国国际法法律教育中教材设置的疑问大致有两个方面。
1)缺少系列化的国际法教材。我国国际法专家编撰了很多的书名为《国际法》或《国际公法》的教材书,但国际法的很多详细范畴,如国际人权法、国际公约法、国际组织法缺少相应的教材[2]。这就在有限的教育时刻里使得老师只能给学生供给轮廓性、概括性常识,有些首要的常识点,老师仅仅点到为止,教育常识不精不深,而学生也无法经过系列化的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更有挑选性的阅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