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第2页)
本文共计308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现代经济的增长已经不同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的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现代经济的增长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所创造的价值中已远远高于人、财、物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的基本要素。
在此背景下的企业,其管理目标应当更注重产品质量。在保证产品生产量的同时,强化所投产品的质量,以此来满足顾客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做好产品售后的受理服务,通过质量、服务、信誉赢得市场份额,在服务中不断总结和创新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3.2管理方式
3.2.1引进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里,人才是这个时代的代言人,人才素质的高低是能够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制胜的关键。因此,在高素质人才和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加大获取人力资源工作的力度。
目光放远,广集人才。企业应当将获取后备人才的目光从社会转移到全国各大院校以及高职教育学院,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一经发现,便提前与其签订契约,并投入资金和资源对人才进行岗前培养,这样,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中就有了稳定的人才储备。
打破地域局限,广招各层次的人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想获取人才,首先要打破思想上的桎梏,从各个层次招揽人才,从不同角度定义人才,打破地域和国界的局限,这也是当今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决定的'。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引入将为企业注入更多的活力。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的要求,广开渠道,从世界各个层次招揽不同的具有高新技术专业特长的人才,为企业所用,以此来迎接知识经济下全球化的挑战。
3.2.2充分发挥人才的自主性,建立奖励机制
传统企业采用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等奖励机制来管理企业,员工始终是在被动的进行生产,这种传统的奖励机制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现代企业建立新的奖励机制刻不容缓。
从股权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此种方法能够将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与企业员工联系在一起共享效益、共担风险。企业员工有权在一定时期内用一定的价格购买一定的股份,并将员工的知识资本具体量化为企业产权,员工从为企业打工转变成企业的主任,地位的变化更能激发出员工的活力,更能为企业做出贡献。
3.2.3企业为员工的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为员工提供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发明创造和创新的条件,给员工以环境和资金的支持,这不仅是对员工的支持,更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支撑作用。
3.2.4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企业若想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并持续发展,在于其是否能够获得高素质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成长型人才,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因此,加大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整体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又一关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变,主要落实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人才的吸收、培养上,并以时代背景下的科学技术最为支撑,科学的安排经营管理目标,构建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生产的科学战略。同时,应当将知识落实的员工的培训上,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的能力,逐步完善奖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吕永红,王成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企业管理[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07)
[2]倪瑛,马中.论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J].特区经济,2005(05)
[3]丁锋.知识经济时代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0(05)
[4]于波.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模式初探[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