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行音乐在音乐课堂中响起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8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正确学习流行音乐
1、学习流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因此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演唱上也减少了难度。而那些难度较大,不容易演唱但喜欢的歌曲,可以作为欣赏曲目,从音乐中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
2、学习流行歌曲要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
音乐不只是表达的艺术,它还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在课堂上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领悟音乐。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
3、学习流行音乐教学要体现审美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我们在选择、教授流行音乐时,要充分考虑到歌曲音乐在立意、情境、曲调、配器、伴奏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我们也不能为了一味迎合学生的喜好而让流行音乐霸占整个音乐课堂。它毕竟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流,不能真正取代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虽然流行歌曲的节奏多变,形式多样,但大多数歌曲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如果让流行音乐独占了课堂,不仅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地获得音乐知识和吸收音乐艺术营养,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利于音乐的普及和发展。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让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响起,音乐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做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这样,在课堂上既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提升了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充实了学习音乐的信心,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起畅游音乐的世界,充分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英国)斯坦利萨迪/孟宪福译,《剑桥插图音乐指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