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第2页)

本文共计819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培养观察的能力,积极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为展开想象作好铺垫

  小学生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与成人搞绘画创作过程很类似。在创作前,都需要深入观察生活,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做好创作前的准备工作。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所以除了给学生观看大量的图书,图片以外,还应该引导他们去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比如,看天上飞的小鸟,忙碌的蚂蚁,采蜜的蜜蜂,飞舞的蝴蝶,

  包括看不同时候,不同形状的云彩,树木,楼房等,培养他们自己主动观察的习惯,同时加以引导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忆,之前看到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身体的形状?色彩和花纹?动作?生活的环境?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当然,只会观察是远远不够的,不可熟视无睹。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主动地留心和记忆,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独特地画面,成为学生的好向导

  关于美的绘画作品,仅有漂亮的色彩是不够的,应该对学生从小培养其整体感知能力,虽然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这么做的原因,但至少可以在他们的头脑中有那么一个概念,培养这么一个习惯,相信这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发挥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了充分的“感知材料”,多样的素材,才能展开丰富地想象,接下来就是进入画面构图的阶段。这一阶段很关键,它是学生绘画作品的框架。尽管小学生绘画作品的构图没有成人作品那么严谨,他们也无法去深入理解构图的意义。但是要让学生花心思布置画面,设计出“巧”的构图,这样经过教师的强调后的构图与学生随随便便画上去,画面效果就大不一样。平时,在上绘画创作课时就应该使学生明白两种较为普遍的错误现象,其一,是一些学生以为画得越多东西越好,把画面塞的满满的。反之,就是作画不够大胆,所画的物体既小又少,画面空荡荡,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克服。可以通过一系列学生自己的绘画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只有把画的东西都画到最合适的地方,而且突出你想表达的主体,不可本末倒置,才算画出完整的画面。学生画构图不可能一下子就画到位,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细心地引导,让学生在原稿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大胆用笔用色,以色达意

  小学生绘画创作色彩的辅导,应围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而展开,并要细心的“导”。作画时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用笔,心要细。如果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可能出奇制胜。所以,整体要画得大胆,局部及细节要画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胆用笔,细心“收拾”,最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有了好的构图,再加上丰富的色彩肯定会为整幅画增添很多亮点。当然还要使学生明白,色彩不仅是为了画面更漂亮,更重要的是,色彩可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情感。比如在上《色彩的世界》一课时,我首先放了几段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与自己心中的一种颜色想匹配,体会不同色彩的所能表达的情感,在课的结尾,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绘画作品,来谈谈感受,由学生自己说出画面是如何通过合适的色彩并利用色彩之间

  的衬托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处理好色彩的关系,最后还要进行“收拾”整理,完善画面。

  4、美术创作活动渗透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积极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由于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增多,好多学生一听到要绘画创作了,就开始胆怯了。要让学生消除这种心里,就要让他们多接触,把心境放平,关键还是在于培养他们的兴趣。课堂是实施美术创作锻炼的最好途径,学生的绘画创作,可使用课堂教材中以范画为载体传授技法为主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在教授新内容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创作积极性。根据新课程标准,现在的教学不该是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多层次地挖掘教材,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散性思维。这样,在课堂中既做到普及了创作又使学生消除了创作的胆怯心理。

  实习期间,我很荣幸听了孙纪君老师的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