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基于创新素养培育构建校本课程体系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24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方式选择,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希望发挥各自特长的需求,我校允许部分学生根据爱好、兴趣,在不同课程的学习上进行自主安排,并为学生的专长开发提供个性化的选择,具体表现为个别课程。

  (4)内容选择,在课程设计时,我校为具有不同思维特性的学生提供不同学习内容,具体表现为知识类拓展,体艺类特长类拓展、实践活动类课程。

三、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

  我校的课程内容建设以学生个体成长的多元发展为经,以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为纬,突出课程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特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课程基于核心素养培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再细分、横向拓展、纵向应用的深入思考,组织跨学科领域的研讨,加强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学校育人理念,以及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可持续性。我校围绕“提出问题~.开展活动~‘分析结果”“交流共享”等设计拓展型探究实践活动,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融合。由此可见,我校特需课程的内容覆盖了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并着力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除了常规的学科课程外,我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课程来丰富特需课程的`内容与内涵。

  1.强化课程

  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某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发展加以强化而形成的课程,其表现为两个方面:

  (1)利用我校的学科特色引导学生专长发展的方向;

  (2)利用我校某些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艺术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竞赛课程

  我校针对学科竞赛,编制了相应的竞赛辅导训练课程,为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提供有效的学习和训练平台,为提高他们的竞赛成绩和综合运用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3.走班课程

  我校根据师资和学情,对已有的基础型课程,在同一门课程的基础上,分别设立教学程度不同的班级,供学生自由选择,以体现对差异性的尊重。

  4.、个性化课程

  我校充分关注特长生的学习状态,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加强类基础型课程、拓展类课程等不同类型的课程。此外,学生还可以自行决定学习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自主安排学程。

  5.知识性拓展课程

  我校结合学科教学,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基础型课程进行拓展,为想进一步学习某学科的学生提供机会。

  6.体艺特长类拓展课程和实践活动类课程

  我校以“寓教育于生活、寄知识于游戏、融文化于情境”的教学样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格,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四、通过课程实施,深化创新素养培育

  我校主要通过学科统整与学科拓展这两种方式,来进一步深化创新素养的培育。

  1.学科统整

  我校探索不同学科的交汇点,合并相邻学科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学会灵活应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论,探究、验证某些典型性问题,并指导他们就一些相似、相近的案例巩固所学知识、举一反三,提升其驾驭知识、应用知罄的能力。如我校在“咖吧课程”中融合数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的知识;在“戏剧课程”中融合英语、语文、音乐、美术、表演、创作等学科的知识,这两大类课程通过情境表演、论文研讨、作品展示、方案设计等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复合的学科领域中进行知识整合,培育创新素养。

  2.学科拓展

  我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融通环境隐形课程、学生自我习得课程、非规范学习课程,为学生创造“泛在学习”的氛围。如我校统整和建设以阅读素养为核心、以阅读活动为途径、以学习质量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思辨力、批判力开发课程。又如“鼓文化”课程改变了传统的音乐课的教学范式,让学生通过“阅读领航”活动,从学会使用乐鼓,到参加家庭、学校、社区的“鼓文化”表演等综合性活动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在课程实施中我校大胆打破常规课制,通过长短课、大小班等形式,将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讲座与沙龙相穿插、校内外活动相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进课程实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