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会议记录
本文共计428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开题报告会议记录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开题报告会议记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开题报告会议记录1
杨xx校长在简要地说明了会议的目的和程序之后,就直接进入了会议程序。会议首先由县教研室王叙苗副主任宣读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关于公布安庆市xxxx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的通知》(市教研[xxxx]49号)立项批准的文件,接着由该课题的负责人之一我校王志华副校长宣读了开题报告、田龙梅和陈炜建两子课题负责人作了简要补充发言,随后,徐维武副主任和施xx主任作了质疑和点评,最后由主持人作了总结讲话。
徐维武副主任首先肯定了我校重视课题研究的做法,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进行了解释;并强调了问题解决的三种途径:请专家解决、借用别人的经验解决和自主解决,而自主解决的最佳形式就是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方面是关于课题研究的方法要求,要求做到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在过程中适时总结,及时调整;要有调查报告,报告中要有详实的数据来论证,也就是实证研究;要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
第二方面是组织工作方面的要求,要加强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提高理论水平,结合研究撰写论文;在研究过程中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第三方面是关于研究理念方面的要求,要求研究者在过程中,要在三个层次的文化建设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见、多让学生参与和体验,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施xx主任就课题的内涵、开题报告中的问题和研究过程等三个方面作了解读、点评和强调。
就课题的内涵方面,施主任指出,从总体上看,该课题对当前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尤其是农村中学,要破除“有知识、无文化”不正常现象,以文化的视角研究班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外延宽广,内涵也很丰富,可做的事情多,可选择的事情也多,各位课题组成员一定要选择熟悉的、工作中的、难点的内容去研究,要研有所成;总之,该课题是“大”而“实”。针对该课题的状况,课题组选择了较为策略的做法——以子课题作为支撑,将总课题建立在多方面内容的子课题基础之上,也是可行的办法,但各子课题一定要将行动落到实处,研究的成果要以报告的形式呈现。
就本课题的开题报告,施主任提出了三点质疑:
一是文本体例欠规范,在不同层级的标题、正文字号、页码的'设置等方面,要按照规范来排版打印;
二是研究的时间长短方面,本课题拟定于明年七月份结题,是否符合课题本身研究的需要和市级课题的相关规定?在不到一学年(一个基本教学周期)内,是否能完成研究的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譬如说主题班会课的系列化研究和实践探索,研究计划中主要针对明年春期的班会课,那么秋期(学年的第一学期)的班会课主题要不要研究呢?如果不研究就不成系统、不成系列;
三是研究目标的设立方面,提到“农村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科学合理有序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这个目标较难实现,因为实践模式是高度概括、凝炼的,并且别人可以学习借鉴的,属于一种可操作性的规范,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这个目标要进一步修订,使之可以努力达到的;四是研究过程中的`三个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对应实施方案中的三个阶段:准备、实施和结题,在开题报告中未见明确安排。
就研究活动的过程,施主任强调了其行动研究的实质,要在行动中促进班主任工作的质量提高,做到课题研究与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不必因研究而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在思考班主任工作问题中研究,如主题班会课,可以学生活动为主,班主任加强引导;要通过研究来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尤其是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使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专业成长要思考与总结,要通过论文写作来梳理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模式,从而增加课题研究成果的含金量,如争取在《安庆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