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贾平凹《高兴》的反讽艺术(第2页)

本文共计22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读《高兴》,我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们会为那些离开了土地在城市孤独、卑微、受到歧视的农民的心酸而感叹。但这种情绪的强烈,不是因为作者在作品中渲染了生活的苦难,展示了社会的残酷,而恰恰相反,是因为作者在他们苦难的底色上写了刘高兴们在城市里的快活。

  基于此,贾平凹曾经谈到:“越写他们的惬意,越写他们的快乐,我心里越沉重。”譬如,开头写刘高兴背尸,在火车站广场被警察发现,我们读者感到心酸之极时,他却荡开笔墨去写周围的景色。

  的确,对于这部作品来说,如果作者一味张扬主人公精神理想和不屈的意志,不触及苦难,那无疑是浅薄的。相反,作者如果单纯描写生活的苦难、关注底层百姓的民生,采取把现实的严峻加以夸张、强调的做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贾平凹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具体的叙述中,在整个小说的情境氛围把握上运用了“间距”式反讽的方法把两个方面加以整体描摹。这才有我们在厚重、广阔的苦难底色上所看到的鲜亮的涂抹――人的乐观与机智的笑容。

  贾平凹正是通过反讽艺术的运用,使作品思想内涵更为深刻。这些反讽手法的运用,使不协调甚至是矛盾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了悖论,也产生了小说的内在张力。从中我们也看到了贾平凹对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