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播视野下如何提高幼儿音乐素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6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培养幼儿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恰当地应用音乐传播理论来指导幼儿音乐教学,应当考虑到幼儿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2~3岁的幼儿节奏感强,欠缺听赏音乐的能力;3~4岁可以转向旋律、音准学习;4~6岁可以要求幼儿听懂、想象音乐情态,在音乐意境中领会音乐的美并掌握到一些音乐技能。因此,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音乐教学内容方面,要合理创设出多种教学通道,而非单纯、无意识地让幼儿在听、唱、奏、舞中接受音乐体验。
譬如说,大班幼儿的音乐学习就更倾向于表演操作,要从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结构等方面强化其音乐审美感受;中班幼儿可通过有侧重地音乐与动作间的内在关联理解音乐形象;小班幼儿则仅能通过部分特别的旋律或片断来感受音乐的美。结合于此,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力,就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发展幼儿对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感悟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小班可结合文明礼貌教学学唱《问好歌》,《迷路的小花鸭》等,使幼儿对音乐的性质形成初步体验;中大班幼儿则应当充分发挥创造性歌唱活动在用语、神态和心情方面的表达优势,欣赏学习《勤快人和懒惰人》《快乐的一天》和打击乐《星星歌》,等等。通过把握音乐传播与受众群体音乐感知能力间的关系,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有步骤地按幼儿能力的高低展开系统教学,获取更多的音乐美体验。
3.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音乐传播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受众群体接收到表演的暗示,其中以模仿成分居多。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则需要恰当地加以修正,以便使幼儿想象力丰富的潜在优势得到很好地发展,进而促进幼儿音乐审美创造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与影响尤其重要。教师可引导幼儿依据歌曲传递的情感体验,以自由的音乐形象或动作来表述自身的感悟。如《摇篮曲》的欣赏,就可引导幼儿想象出“妈妈的手轻轻拖着摇篮”“像荡秋千一样”……只有使幼儿在自身感悟音乐的轻与重之后,才可能实现音乐审美创造力的自由发展。
三、结语
在音乐传播视野下,以双向的信息传播式学习促进幼儿音乐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还是激发兴趣,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要在幼儿教育的启蒙阶段埋下音乐学习的种子,使他们的音乐素质发展成为陶冶自身情操的终身兴趣。
参考文献:
[1]白晨.因特网音乐传播方式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之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2]单芬芬.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有效途径探究[J].科学教育家,2008,(04).
[3]鲁明华.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09).


探析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拓展的非审计业务论文
万福生科在建工程项目舞弊手段与审计对策论文
审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成因的论文
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五步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初探
论互动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Mba论文怎样选题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论文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论文:彰显个性自由表达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作用论文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论文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谈谈儒家的政治理想论文
叙述归宿于政治的议论文
人为关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概论论文
施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工程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