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教育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8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1.2 保龄球教学第二步:教师在课堂占据主导地位。让教师在音乐赏析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在老师的有序引导才能有“撞到”其他保龄球的可能。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在音乐赏析课中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是没有具体的文字可寻,学生理解起来不那么容易,要将学生带入一个他们未知的世界,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引导。例如:赏析琵琶独奏曲时,我的教学的步骤是:乐器背景介绍——外表特征——指法介绍——琵琶的现场观摩——乐曲演奏视频。在老师有序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对新知认识有了一个由浅至深的过程,老师运用自己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把握好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教学节奏,学生的水平虽然参差不齐,通过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下去。使教学效果得以有序地进行。
2.1.3 保龄球教学的第三步——“一个一个”撞到的渐进原则。保龄球的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激发兴趣,一个一个撞到,通过渐进的方式,获得各个学习内容的良好教学效果。
学生提升自己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得到老师的有序引导之后,找到良好学习的方法,才有对音乐这一学科有深入学习的可能,而学习在此刻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再是学某一个内容来兴趣,学习某一个内容又精神涣散。
要遵循这个原则就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各个内容的相互之间有联系,能够通过相通的渠道传递知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真选择好教学内容,不能单纯地依靠课本的案例,而应适当补充一些对自己教学有益的曲目。
2.2 参与式的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提问式的教学法:老师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或学生回答;鼓励学生提问,由老师回答或由同学回答。所以这种教学法也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提出问题,而学生回答不出来,这让学生多难为情呀!于是我一再反复强调,回答问题答错了比那种不去思考问题、不回答问题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是毋容置疑的。
然而传统的思维方式束缚了学生,使他们不喜欢回答问题。我先采取的是集体提问分组讨论,就让学生慢慢融入和参与。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就不再害怕提问题了,教学效果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让同学们自己思维,而不是简单地被动地听课。所以教学法不仅是老师的事,而且也事关同学们自己的学习方法的问题。我建议同学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多讨论,要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
比如,在赏析四川民歌《太阳出来》时,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画一幅画,标题是《早晨》。学生中有的画一个太阳,有的画自己睡懒觉……这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不能说谁对谁错,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学生才能产生创新的成果;创新成果的产生反过来又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我想,只要有了创新的意识,参与实践,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了写评论的能力,这种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培养。没有创新能力,哪来创新的成果?
2.3 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有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与美术的的联系更能让学生理解乐曲的风格和调性。大调如美术中具有明朗的性质和光辉的色彩,小调具有柔和的性质和暗淡的色彩。每一首歌似是一副画,每一副画又似是一首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音乐的语言赋予一首乐曲生命,就像文学语言赋予一片文章生命一样。文学的语言构建了词汇、句、段、章等层次,而音乐语言中的层次有就乐汇、乐句、乐段、乐章,它们是相通的。文学是通过语句表达情感,字里行间流露真挚的情感。而音乐就是用音符谱写文章,每一个音符中都流淌着优美的诗篇。学生欣赏音乐就如就象读文章一样解读整首乐曲,接受起来就更容易了。
在欣赏《十面埋伏》的时候,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等历史故事,让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有了一个认识,欣赏器乐曲时,曲调悲凉的时候,似是虞姬在哀伤的舞蹈。曲调紧张时,似是霸王的尽心如焚,更能感受到霸王别姬的的悲凉和四面楚歌的急促。音乐在那一瞬间不仅仅是音乐了,而是化作了一段历史,一段悲伤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