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论艺术作为模仿和表现的两种形式论文(第5页)

本文共计130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而电影的发展,也由于技术因素的进步而一日千里。从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它的简单记录和真实幻觉,而要求电影能够承载更多的内涵。而剪辑、蒙太奇、大大扩充了电影的创作空间,赋予了电影影象更为广泛的意义。正是利用了剪辑,格里菲斯于1915年摄制出了《一个国家的诞生》这样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影片,摆脱了简单的“运动”和“定格”,人们开始感到了电影作为艺术的魅力。当声音回归后,人们的注意力也从纯净的卓别林默片转到了1927年华纳兄弟公司的《爵士歌王》。而伴随着1935《浮华世界》的色彩还原,人们逐渐相信,这将是一个属于电影的时代。不过由于技术因素的介入,本雅明矛盾地判定,电影由于“破碎的表情”与“分割的动作”击碎了“灵韵”和“此时此地性”。而技术祛魅的结果是,电影作为艺术,拥有着独属于它自己的另一种全新“灵韵”(如果也使用这个术语的话)。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演员缺乏与观众的现场交流及一气呵成的完整表演因而确实丧失了戏剧舞台上特有的灵韵,但他们的交流对象并不只是机器,还有导演,摄影师等,这些艺术的专家们代替观众出现,抵消了演员因为缺乏观众而产生的恐惧,并首先对电影作品作出反应和处理,不能因为台下观众眼中围绕演员的“氛围”消失而认为围绕他所扮演的角色的灵韵也随之消失了。相反,在镜头前,由于意识到拷贝将大量发行,会有难以想象的人看到自己的表演,心理会产生出一种全新的“灵韵”,而且在观众眼中,银幕上的角色演员与自己有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也会产生神秘的“灵韵”。电影公司就利用这一点,采用“明星制”以明星崇拜代替对神灵的崇拜。这一点本雅明也不得不承认:“为了弥补氛围的萎缩,电影在摄影棚外制造出‘名人’。

结论

  正是由于本雅明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让他走入了非此即彼的极端。在复制过程中,并不是如他所说,灵韵就完全消失了。在对照相摄影艺术进行分析时,其实文中所指的摄影复制品极为狭窄,只限于对已完成的艺术品的影像复制,如将一幅名画拍下来等等。本雅明在这里混淆了通过摄影而得到的艺术复本与摄影艺术作品之间的差别,后者并非艺术复本而是原本本身之一。

  而且,机械复制的出现与艺术世界的“灵韵”消逝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连。因此,人们把一切艺术中美学意蕴失落的现象仅仅指向技术发达时,有失公允,甚至是对社会进步的自我否定。技术可以使艺术更加精致,复制同样可以使艺术更加完美,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自身。而电影,这个技术介入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则沿着它的独特的步履,勇敢地前行着。

参考文献

  1.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浙江文艺出版社.

  2.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北京:三联书店

  3.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论艺术作为模仿和表现的两种形式论文(第5页) 篇4

摘要

  舞蹈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是以展示心灵与情感世界为宗旨的人体文化,且具有以人体本身为质料的特性。在现象学的维度与层面上,舞蹈的审美相关于人体的存在及其游戏,其所关涉的质料-形式、身体性及旨趣等特质,遮蔽了舞蹈自身。舞蹈自身就是一个世界。唯有通过去蔽,通达舞蹈自身的存在,舞蹈的本性及与其相关切的、被遮蔽的世界才能得以敞开。

关键词

  人体审美舞蹈艺术

  舞蹈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艺术门类之一,它“以人体为质料,以动作姿态为语言,在时间的流程中以占有空间的形式来表达思想与情感”。[1]情感是舞蹈的核心,舞蹈是审美情感的载体。本文基于存在论现象学的视野,对舞蹈展开审美关切,使之去蔽,从而走向舞蹈自身的世界,显现舞蹈艺术自身的本性。

一、人体的存在及其游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境域下,舞蹈的选材、表现主题及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各不相同,它的存在与发生具有社会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