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分析论文
本文共计36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音乐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分析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分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在梳理已有的文献中发现,用实证方法研究音乐艺术生心理压力的文献较少。在比较的视野中,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对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音乐艺术生的压力源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音乐专业学生的心理压力感受情况,对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音乐艺术院校;音乐艺术生;心理压力源;实证调查;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被称为“生活在象牙塔”的人群,但近几年心理不健康大学生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第一次全国抽样调查显示,“目前23%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其中一些人因悲观、失望、沮丧、烦恼、焦虑、紧张、抑郁、孤独、恐惧、敌对等各种负面心理情绪和行为紊乱而导致心理极度失调,有的甚至发生出走、自杀、凶杀等事故。”
通过实证调查分析的方式,对音乐与舞蹈类大学生日常心理压力感受进行探究,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研究现状
关于压力来源,国内外都有很多的论述,菲利普·津巴多认为,“重大生活事件,灾难性的和创伤性事件,慢性应激源以及一些日常挫折都是压力的来源。”范瑞泉,陈维清通过对广州地区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特征的研究,从心理压力源得分情况及各条目得分的排序情况得出“自我发展和择业压力、学习压力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源。”近年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很多,其中大学生心理压力源的研究是一个热门的分支。
对心理压力源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程度、类型、特点、应对方式,不同年级学生对心理压力感受的对比等方面。也有部分人研究不同类型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特点。如刘欣等人的研究观点“不同类型学校,专业的大学生心理状况存在差异。”目前大量研究集中在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军事类院校,结果表明这些类型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低于综合性高校。
在文献梳理中发现,以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很少,且主要是对比艺术院校大学生与综合性大学学生的不同,对艺术院校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探讨较少,更是缺乏实证调查研究。
三、问卷设计
以李虹的研究为代表,国内大学生心理压力源的调查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维度: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就业(发展)、家庭、恋爱情感。音乐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其他院校学生具有共性特征,因此这些共有的维度也同样适用于音乐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问卷设计,但同时因为专业特点、学习模式等方面的差异,音乐院校学生群体也有自身的特性。因此在设计调查问卷时,笔者也考虑到音乐生的心理特点。
音乐艺术院校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调查问卷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不同种类的压力源调查,是问卷的主要部分,共有10个维度。前六个维度是共性维度,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就业(发展)、家庭、恋爱情感;第七个维度是“外表压力”,考虑音乐生更注重自己的外表条件而设置;第八个维度是“经济、生活压力”,针对近期校园贷款现象泛滥而设置;第九个维度是“环境压力维度”,针对社会环境影响力而设置的;第十个维度是“总体压力水平”,是音乐生总体压力感受的自评自测。问卷的第三部分是压力感受与应对方式。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87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对象为星海音乐学院本科四个年级学生。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数量大,覆盖全校11个院系,取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