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本文共计266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
音乐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提高各项技能以及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述了音乐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如何将音乐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分析了音乐在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音乐;小学;体育教学;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逐渐被贯彻和落实,小学体育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教育者提出将音乐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音乐与体育教学的紧密联系
随着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仅是通过各类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这样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发挥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无论是在选择教材还是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都要考虑到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使用灵活的手段将音乐与体育教学充分结合。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适当配上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这样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1]。
2音乐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原则
首先是服务性,体育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使用何种类型的音乐,都要保证其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如果不能将音乐与其他手段充分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体育教学服务,那就是本末倒置了。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并选择适合的音乐,播放音乐时要合理控制音量,避免音乐声过大分散学生精力。其次是选择性,一是针对音乐本身的选择性,最好选择那些学生容易接受的,能够陶冶情操的曲目。可以选择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音乐,例如江南style和小苹果等,学生对这些音乐比较熟悉也非常喜爱,能够使其迅速进入运动状态,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这些音乐的节奏比较欢快,能够使学生心情愉悦,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避免出现走神现象或者是出现厌烦情绪;二是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播放不同种类型的音乐。如果是学习健美操,则适合选择那种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教师需要在课前下功夫编排适合学生学习的动作,让学生容易学会,增强自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充分的动起来。最后是灵活性,音乐风格和类型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如果千篇一律,学生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例如,准备部分要选用节奏感强的音乐,同学们跟着老师做操充分热身,进入运动状态;课中进行练习也可以播放音乐,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放松部分音乐要舒缓,使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以轻松、愉悦的心情结束一节课[2]。
3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1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体育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要通过体育锻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会认为学习体育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是在浪费时间,因此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一种厌烦情绪。音乐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旋律的节奏感较强,就会给人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学生的热情就会被激发起来,进入到运动状态。如果音乐节奏比较舒缓,就会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学生身心就会处于一种松弛状态。这就是音乐所带来的能量,只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提升了。
3.2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受到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个体在身体素质上可能存在很大差别,很多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一方面因为自身身体素质不好,不喜欢运动,上体育课的时候情绪紧张,担心自己的协调性、耐力以及反应速度等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体育课提不起精神,对课上学习的体育技能没有兴趣。而音乐就能起到一种舒缓情绪、激发兴趣的作用,学习新技能时播放音乐,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提升学习的自信心,使其精神处于愉悦、放松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