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分析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828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如《沪杭车中》:以车轴滚转的声音为始,叠字两组,以突出声音现实感,后文进行了一组略写,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因此连用9个双音节词作为句子,同上文车轮的快速奔驰遥相呼应;下半篇笔锋一转,开始抒写哲学道理,此时每个句子都增加不少顿数,且多做延展,与最后对人生的感慨相互映衬。徐志摩笔下的诗作节奏明确,不仅体现在上文所说之处,还体现在他对古法的排偶、顶针等手法做了创造性改动,古法今用,更突出了自己的个性。徐志摩的格律诗在抒发感情时还加入了一个谨慎的体系,使节奏的重复给人带来音乐般的感受。他应用复沓方式主要体现在诗句的连续重复以及间隔反复,还有同样句式的有规律出现。徐诗通过大量使用这种写作手法,让读者在其流动的诗中觅得规律,却又能感受其丰富的变幻,给人明确的节奏却又不失韵律,带来“匀整而流动”的完美体验。

二、徐志摩诗歌意境与情感的结合艺术

  (一)理想境界的创造与描绘

  青年时期的徐志摩深受欧美个人主义思想影响,而形成不同于近代中国式的思维方式。这在他回国后感到十分愤懑,他无法在国内找到一个思维的突破口。于是他把目光放在山林,希望在自然中能得以舒展。他赞叹自然的存在,赞叹这些伟大的组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他描述自然为“诱人的灵界”。他将“自然界的力量”化用在他的诗歌当中,变成篇篇美景。研究他初期的诗歌可知,那些幽静、朴素、和谐的秀美景象下,都包含着他内心蓬勃向上的力量,明朗富有生机的诗篇,透露出他充满着希望。他的创作思想和归本理论,与他对现实的嫌恶里应外合,在徐志摩的多数景物描写的诗作中也反映其对现实的厌恶以及归本的思想,躲避社会,获得理想的狂放的情绪。

  与之形成完美呼应的是他的作品《雪花的快乐》,在这篇作品中徐志摩选取雪花为意象,诗人自比雪花,通过描写雪花“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展现雪花的形态美,运用连续的“飞扬”“消融”展现诗歌的音韵美,再加之在结尾处写到“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突出雪花的踪迹美,诗中的雪花是被诗人思想寄予的雪花,是被心灵洗涤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性的雪花,诗人是将自己对“爱,美,以及自由”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在具体的客观物象雪花中,使自己的主观情思得到了鲜明生动的表达。在徐志摩的诗中,无论憎恶也好,幸喜也罢,身为诗人的徐志摩都将理想熔铸在创造与描绘的景物上,将物象灵性化,显现出不同于其他诗人独特的美。

  (二)强烈情感的抒发与碰撞

  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徐志摩也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创作往往是即兴而为,诗歌更是其情感爆发的产物。他说:“在某个时期仿佛火山爆发一般,我的诗意无目的的横冲直撞。无论成熟与否,各种观点都在纸笔间散作灿烂的花雨”(《猛虎集》序),他从来都在作品中恣意妄为地发泄自己的情感。但在当时,浪漫主义并不被看好,这样的过分激情与实际极端的不和致使他的作品不被世人看好。一方面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实现梦想的渴望,受时代的因素,另一方面更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自己内心的无奈。

  徐志摩诗歌的主题基调总体是浪漫主义的,但在他为数不多的诗歌中同样存在着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军阀混战,同情广大社会下层民众的现实主义诗作,这显示了徐志摩的民主主义思想,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他的作品中所包含的现实批判性。在其诗歌《灰色人生》中,不同阶层的生活图景的描写,贫富悬殊社会畸形的展露,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最大程度显现。“来,我请你们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弱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和着深秋的风声与雨声!合唱的‘灰色人生’!”诗人以绝对零度的眼光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泥泞,肮脏,恐惧的世界,流露出了他不满社会现状,渴望公平的心声。在徐志摩批判现实的诗作中,蕴含了诗人绝对丰富的想象力,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作为诗人的徐志摩在其批判性的诗作中尤其显示出他的构思独特,立意高远。诗作运用多种手法,不拘一格,显示出极强的感染力。更进一步来说,突出作者情感无限的抒发与内心激荡,这是徐志摩感情最深刻的集中表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