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我国古代祆教美术及其遗存的图式特征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1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尽管史君墓遭到了盗墓人的严重破坏,但是经过研究者对墓主人的身份的考量,认定墓主人为北周时期凉州萨保史君。他是本居西域的.史国人,后迁居长安.

  且根据题铭记载,史君“大统初年……出身为萨保判事曹主”,也就是西魏文帝初年曾担任萨保府判事曹主,而到了北周时期又“诏授凉州萨保”。其祖父阿史盘陀曾经担任“本国(史国)萨保”,其父阿奴伽虽然没有担任什么职务,但是也有极高的修养。史君出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根据他的年龄推算其祖父至少在北魏时期就担任史国的萨保.

  [5]另外,凉州(今甘肃武威)是汉唐之间河西地区最大的军政机构之所在,同时凉州也是河西较大的粟特胡人聚落所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由于家族的势力等因素史君在当地胡人中享有相当高的地位.

  还有一点值得称赞的,“史君墓的粟特文和汉文双语题铭的发现,对研究粟特文字及文化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6](四)隋代虞弘墓的对鸟火坛图像虞弘石椁底座上的祭火坛图像(见图8、图9)充分体现了墓主对祆教圣火的最高崇拜,在如此显要的位置放置火坛图像,也成为了虞弘是祆教信仰者的最为充分的证据。其中熊熊燃烧的火坛、两位鹰身人首的祭司和两位祭司均戴有口罩,这样的图像都是只能用祆教基本教义和信仰来解释的。祆教认为火是最高神阿胡拉·马兹达的象征和化身,它包含了太阳和天体的光辉,充分显示了善神的力量和伟大的能力,闪耀着最高的真理。因此主持如此神圣的仪式的祭司们必须戴上口罩,以免呼吸污染了圣火和祭品.

  根据墓志,虞弘是鱼国尉纥城人,其祖为鱼国领民酋长,其父曾任茹茹国(柔然)高官,而他本人13岁就担任柔然使节,先后出使过波斯、吐谷浑,后转使北齐,之后就留居内地,曾在茹茹、北齐、北周、隋两地三朝为官,在北齐时还担任过检校萨保府,故虞弘之胡人身份不容置疑.

  [7]在虞弘的墓中有汉文墓志,既有具有汉地建筑风格的石棺屋顶和汉人俑,也有明显具有波斯风格的石棺床和胡人石俑,可见虞弘是一个汉化很深的胡人.

  我国古代祆教美术遗存的图式特征

  本文所述之中国古代祆教美术遗存,乃出于南北朝至隋唐两代之间、分布于古陆路丝绸之路沿途及河西走廊一代的土葬墓之中。从上述图式中可以看出一些祆教美术图式的特征:

  (一)人物形象特征主要有四类人,一是出现最多的大部分普通人物,为深目高鼻的粟特人(高加索人种),短发,身着胡服。二是出现不多的突厥人,一般为蓄长发骑马的形象。三是出现较多的祭司形象,多是人首鸟身的长者。四是带有头光的神只,这些神只几乎都是深目高鼻的西域形象。还有一类我们强称之为“人物”的是一些动物形象的善恶二神的化身,比如狗、鱼马兽、骆驼是善神的化身,狮子是恶神的化身.

  (二)配饰与细节特征1、连珠纹。在各种配饰和细节中,连珠纹是出现最多的一种纹饰,这个图式是可以作为确定粟特人(古波斯后裔)身份的依据之一。因为这个纹饰在与佛教文化的交流中曾出现过很多变体,所以在这里只能结合其他证据以确认其粟特身份.

  2、日月王冠:日月王冠并不是古代中国的产物,在魏晋南北朝佛教东渐之前并不存在,但是却可以在同时期的波斯银币和萨珊银盘上得到佐证。(见图10、图11)3、豪摩树。根据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豪摩树是制造“白豪摩”的原料,而白豪摩是所有神圣的复生者享用的饮品。所以,豪摩树也是可以确认其祆教特征的依据之一.

  (三)图式内容特征在众多的祆教美术图式中,表现的多是赛祆祭祀、善恶二神的斗争、狩猎宴饮场面、或行进或休憩的胡商等内容,这些内容中一类是源于宗教信仰的一种表现,另外一种是对墓主生前身后生活的一种纪念和企望.

阅读全文